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天津滨海新区塘沽“按需定制”文化大餐 打造三级文化服务体系

 

  深得民心的“海门艺术节”、被评为区级一级馆的塘沽文化馆、名声远扬的“汉字大观”文化墙、人才济济的文化骨干队伍……只要是能够服务于群众百姓的文化项目,天津滨海新区塘沽都倾尽全力建设、鼓励、扶持,注重不同层面群众的文化需求,不仅打造出三级文化服务体系,更培养了近千名文艺骨干,最终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全覆盖。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硬件基础设施的完善是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塘沽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塘沽不仅形成了以塘沽文化服务中心(塘沽图书馆)、11个街镇基层文化站、109个社区居委会和行政村文化室组成的三级文化服务体系, 还相继建成了塘沽大剧院、塘沽博物馆、“汉字大观”文化墙、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塘沽版画陈列馆等一批标志性、基础性、群众性文化设施。
  关注文化动态,浏览文化资讯,欣赏电影、戏剧和各类文艺演出……这些事情如今的塘沽百姓都可以不出街道社区方便地实现。 这是因为塘沽一次性投入资金近400万元建设起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以自有文化信息资源为重点, 整合农业、科技、卫生、教育、旅游等相关信息,建立起“塘沽文化信息网”,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的无缝链接和数字化共享。
  培育文化骨干队伍
  在群众文化建设中, 塘沽还注重培养一支文化骨干队伍。目前,塘沽拥有各级协会会员700余名,其中国家级会员44名,市级会员50名,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率达到45%,形成了经营管理人才、专业艺术人才互相促进、人尽其才的格局。
  他们这些文艺骨干定期组成文化辅导员队伍,深入社区、农村和学校、企业结成文艺辅导“对子”,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辅导,帮助提升群众文化队伍的水平和文艺骨干的艺术素养,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近两百支以社区居民为主的社区艺术团、社区剧团, 业余京剧、评剧、梆子、民间花会、广场舞蹈队伍活跃在塘沽各街镇和社区中, 参与群众达到数万人,文化已扎根成长在塘沽基层和群众的沃土之中。
  实现文化资源全覆盖
  不光是群众文化,在塘沽的社区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等都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基本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全面覆盖。针对不同层面、不同需求的人们,塘沽都送上了贴心的文化服务。
  针对逐年增加的外来务工人员,塘沽开创了重点建设工地流动文化站,结合图书阅览、健康教育、安全培训、文体活动、医疗保健、艺术培养等等, 为外来务工人员开辟了一块独立的文化基地;针对农村地区, 塘沽大力推动文化下乡工程,文化馆、文工团等群众文化单位每年都要组织文化队伍深入田间地头演出;针对残疾人群参加文化活动难的现象,现已组织了20余支残疾人文体活动队伍,常年开展活动。同时,塘沽“手拉手”艺术团和塘沽流动放映队自成立以来,每年都要深入工地、部队、学校、农村、工厂及社区开展近千场演出和电影放映,进一步扩大了群众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文化服务。

                                        2011.11.28
                                       (新闻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