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天津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和平区南市街党工委和办事处积极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着眼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不断加大文化设施投入,提升社区居民精神风貌、推动社区文明建设、促进社区和谐发展,极大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天津市首家社区图书馆落成
日前,年近古稀的福方里社区居民颜大爷从南市图书馆借走了《WindowsXP使用详解》《无师百通 电脑操作》两本书,他表示要回家自学电脑操作,也好“上网冲浪”。
记者从南市街了解到,国庆节前, 坐落在多伦道新福方里3号楼底商、占地面积百余平方米的南市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市内六区首家街道级图书馆, 馆内万余册图书和20台电脑全部向居民开放。该图书馆实行专人规范管理, 有关规定包括“图书每次限借2册,借期为20天,如无人预约,可续借,续借期为20天;读者应按期归还图书; 请勿在馆区内吸烟和使用明火,勿带易燃、易爆品入馆; 注意仪表着装,请勿穿背心及拖鞋入馆……”等。 在南市图书馆里,庆有西里社区居民张如梅说:“我从家走到社区图书馆仅用5分钟,借还图书很方便。 我喜欢读低碳生活和健康养生方面的书籍,这里都有。我们街群众文化活动真是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个变化。”福方里社区居民王永敏欢喜地表示,要将家里有关编织艺术、手工裁剪的图书送到南市图书馆,与居民一起分享阅读,为社区文化建设出力。
搜寻挖掘南市文化内涵
今年,在南市街级文化活动站、南市会馆,南市街与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了题为“走进南市、说南市、讲南市的故事——寻找照片中的记忆”互动活动。台上展示南市的老照片,台下观众则积极寻找记忆深处的故事,畅所欲言地回顾南市历史变迁,感悟南市发展历程。参加活动的社区居民群众、天津建筑保护者协会的收藏爱好者、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感慨万千,通过重温一张张老照片,原本模糊的记忆变得清晰起来,仿佛又回到了那段久远的历史岁月中。组织此类文化活动,是南市街公共文化教育的一种新形式,由以往注重展品自身表达的文化艺术品展,延伸至注重人的互动,让百姓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把各自的记忆、生活、感情带进来,从而提升其自身的认知和审美,并与他人分享,体现更高层次精神互动的价值。
南市街负责人表示,一定要将为居民打造的各类文化活动阵地办好、管理好,使其真正发挥方便居民、服务居民、造福一方的作用。除了继续坚持组织做好“送福到家、各种民俗展览、读书节、文化节”等居民文化活动之外,还要继续研究如何把南市文化做大做强,要建设好裕德里社区的红楼梦研究苑,规划建设好南市综合服务大厅,把南市建成最具文化魅力、社会和谐的地区之一。目前,南市街红楼梦研究学会的活动阵地、 裕德里社区的颐寿园已经进入提升改造阶段。颐寿园室内面积106平方米、室外面积524平方米,外围的仿古式院墙已经建成。
群众文化传播阵地显实效
南市楼门文化展览馆、南市会馆和南市图书馆都是南市地区文化发展进步的见证和成果,是南市街面向社区居民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阵地、社区居民学习的精神家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活动基地,为居民带来先进文化和精神食粮,提高了自身素质,推动社区文明建设,从而为南市街的各项工作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为更好地服务居民,南市街还集中整合各科室相关数据编写了《数字南市》,总结了2010年的社会指标和部分工作成果,全面地反映行政区划、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生育工作、民政工作、城市建设管理、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劳动服务保障等情况,为街道各科室全面了解南市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2011.11.24
(新闻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