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基层文化单位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中,以观念创新带动服务方式转变,最大范围内让百姓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这两年,一部流动演出的“大篷车”在文化惠民的工作中派上了大用场,发挥了大作用。
北辰区2008年采购的这部流动宣传车已经走遍了北辰区下辖的9镇4街,把歌曲、京剧、相声、快板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打包”送到了乡镇、企业、农民工的生活当中,不但切实贯彻了文化惠民政策,让老百姓享受到高档次、正规的精彩文艺演出,同时也更新了公益文化服务的观念,通过高科技设备投入和更新,加快公益文化服务的发展,令送文化下乡这项传统活动呈现出勃勃生机。
打包舞台演出效果好
提到文艺演出下乡,我们脑海总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在一大片空地上,停着四五辆车,几个工作人员正卖力地把演出设备抬下来。 另一批人忙着搭台、装支架、挂条幅、搭背景……演员在一旁边化妆边等待着试音。 演出结束,还没退场完毕,工作人员就赶忙拆台卸设备装车。一场两个小时的演出,从赶路、搭台、拆台、装车,再到返回城镇,往往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 谈起这种传统下乡方式的缺陷,北辰区文化馆副馆长吕合营不无感慨地说, 过去略显笨拙的配套设备导致了工作效率不高,在台前幕后花费的时间过多,人力、物力的耗费很大。有时因为一点操作差错,也会影响到演出效果。频繁的搭拆台工作还可能影响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给出行、工作、休息等造成一定压力。另外,过去小型的下乡演出过于简陋,群众不过瘾;而大型的演出又兴师动众,对场地的要求也高,给村镇接待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新型高科技演出车的出现令文化服务者眼前一亮。为了提高文化下乡的工作效率,把“文化惠民”做深做实,北辰区委、区政府在2008年购入了一台流动演出车。这辆车长达十三米,台面高一米五并有八个支柱,十六个液压缸作为自动动力,顶棚升起后空间巨大。
演出车的购入, 令文化下乡从注重节目内容到兼顾设备更新迈出的重要一步。 据吕合营介绍,这辆车刚买来时还是“裸车”,他们又投入资金购买并安装了灯光、音响设备。经过几次演出后,又觉得每次连接音响设备仍然不方便,于是又自主进行科技改造,购买了两辆小车,固定放置电源和音箱,提升功能。“大篷车”至此才算安装完毕,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流动演出车。买车花了80万元,配置设备花了60万元,共计140万元, 每年还需要一定的维护费用。尽管花费不菲,但在所有人看来,“大篷车”绝对物有所值。首先,因为它集“流动”“演出”于一体,舞台上的各种设备都安装在车里,使用时只需打开开关或移动位置,从启动到布置完毕只需半小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车内设备齐全,自动化程度较高,不但节省了人力,还大大减少了操作失误,灯光、音响的搭配也保证了良好的演出效果。每当演出过后,观众都兴高采烈地纷纷表示,这个“大舞台”台面高,看得真,听得切,效果比以前更好了。
助阵演出观众评价高
有了“大篷车”助阵,北辰区文化惠民活动更红火了。“金光大道”群众艺术之星大奖赛、“和谐文化大舞台”、慰问外来务工人员专场等演出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下面的乡镇搞文艺演出,也经常提出借用“大篷车”,一来为基层节约了开支,二来保证了演出效果,可谓一举两得。演出设备革新了,管理也必须跟上步伐。“大篷车”每年承担的演出任务超过一百场,其中没有一项是纯商业演出。吕合营和五位同事还达成了一个不成文的协定,每次下乡演出,都是自己带饭带水,绝不在基层吃一顿饭。一如既往地严格遵守纪律,让这个小团队保持了始终如一的工作热情,受到基层单位和群众的好评。
虽然已经成为了演出设备的主力军,但“大篷车”在平时工作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常年奔波在外,时常在摄氏三十多度的烈日暴晒和零下十几度的风霜大雪中穿行,车身的耗损相当大。为此,区里给演出车及两辆设备车都购买了保险。吕合营说,如果演出车得不到有效利用,常年停放不参加演出,时间一长车就坏了,花了冤枉钱不说,老百姓根本没从中享受到便利。虽然也出过几次小故障,但“大篷车”至今还没有影响过正常演出,可谓“劳苦功高”。“大篷车”的经历让他深刻感受到了科技给文化带来的巨大效益。“大篷车”不是顶点,更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今后更好的演出车、音响、灯光、LED大屏幕必会相继登上群众文艺的舞台。
利用科技发展空间大
民营演艺团体黑骏马艺术团,是“大篷车”的长期合作伙伴之一。团长赵国秀感触颇深,他告诉记者,近年来,黑骏马参加了大量文化下乡演出,传统的搭台耗时长、效果差,演员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往往发挥不出最佳水平。
自从北辰区开来了“大篷车”后, 演员们不但大大缩短了等待时间,还在车上体验到了剧院舞台的效果, 搭配出色的灯光、音响设备,能够把最好的节目献给老百姓,大大提升了演出效果。
赵国秀还表示,随着电视、网络的高速普及,老百姓在电视上、电脑上随时可以收看演艺节目,对文化下乡的演艺质量要求更高了。演艺设备的发展,为下乡演出的演艺团体提供了巨大便利,像“大篷车”这种演出车,几乎就是一个流动的真实舞台,使演员无论到哪里演出都有身临其境之感。相信随着演艺设备的继续进步,将来各种下乡演出、群众活动也能完全达到正规舞台的效果。
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天津地区组王志辉认为,北辰区“大篷车”为文化惠民的实施提供了巨大便利,值得肯定和推广。群众演艺设备,应在保持演出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单化、便捷化。“大篷车”集演出效果与流动性于一体,是北辰区为老百姓做的好事、实事。 他提醒,在工作过程中,不但要注意演出车的养护, 还要关注灯光、音响、液晶屏等设备的维护与更新。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三五年左右更换一套设备,同时配备大尺寸液晶屏,以满足演出现场老百姓对“看”的更大需求。王志辉还表示,从演艺设备的角度考虑,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还可以有更多思路。天津是曲艺之乡,又有大批热爱文艺活动的市民,每天业余时间自发组织唱戏、唱歌、太极拳、广场舞等活动的市民不计其数,可以考虑购置专业、便捷的视频音频设备发放到社区供老百姓使用。一方面政府主导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把专业的演出带给老百姓,一方面老百姓利用政府配备的设备参加到文艺活动中来,双管齐下,演艺设备将为群众文化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1.11.18
(新闻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