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文化春风沐港城——天津滨海新区大港以群众文化建设为载体构建和谐社会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里,天津滨海新区大港管委会的老百姓们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欣赏到了一系列文化演出,这与大港多年来对群众文化的重视密切相关。据了解,大港管委会把发展群众文化事业作为展示城市文化艺术形象、提高市民文化素质的重要载体,并借此提升城市品位,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广场文化:50万人的幸福大舞台
  夏秋季节,每当夜幕降临时,人们便从四面八方来到大港世纪广场,或高歌、或劲舞、或唱曲、或舞扇,观众也是里三层外三层地驻足观赏,有的兴起参与其中。在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过程中,广场文化在大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已成当地对外一张鲜活的名片。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也为城市增添了动感和色彩。
  1996年前的夏天,大港文化局尝试在机关门前的小广场搭建舞台,组织文艺工作者表演节目,让市民边纳凉边欣赏,没想到这一举措收到不错反响,熟料这一演就是15年。1999年,美丽宽阔的世纪广场建成开放,露天演出搬进世纪广场大舞台。如今,大港城市文化广场总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相继建成世纪广场、晨晖广场、幸福广场等多个文化广场,据了解,大港管委会每年将广场文化活动列入惠民的20件实事之一, 大舞台演出场次由每年的二三十场, 逐渐发展到五六十场,去年更是达到100余场。 活动时间也由几周,发展到一个月,直至现在的半年。世纪大舞台广场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大港百姓难以割舍的文化情节。
  由于最初每场演出都是不重复的,对演员需求量很大。通过在辖区范围内选演员、组建业余演出队伍等方式,发现、培养文艺骨干,大港广场文化逐步解决了演员紧缺和节目雷同的问题。在筹措文化事业资金方面,大港坚持多条腿走路,近年来累计投入政府引导资金300万元,解决了广场文化活动经费。 此外,通过文化、公安、交管、城管、工商等多部门齐抓共管,大港的广场文化活动秩序井然。“每场演出都有专人巡视,汽车和自行车停放也有专门的规矩。”大港文化局副局长李全红说。
为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热情, 大港还成立了由46个企事业单位组成的群众文化工作委员会, 采取“厂校参与、政企联合”的方式,举办各种主题专场演出。工作人员精心组织,一场一场制定节目主题架构、表演形式,定期审查节目、确定演出次序,大港文化馆重点组织排练和演出。为确保节目质量,文化馆里的文艺骨干常常驱车几十里路到基层单位指导排练。
  多年以来,世纪广场大舞台上走出来了众多“草根艺术家”和“草根艺术团”,成为大港百姓心中的“星光大道”。大港大剧院投入使用后,为演员们提供了一个更为现代化、绚丽的舞台。47岁的韩宝清经营着一家石化产品销售公司,去年在大剧院举办了独唱音乐会。 他告诉记者,在世纪大舞台他结识了不少良师益友, 其中包括教会自己全身心唱歌的著名歌唱家戴玉强,收获很大。
  目前,大港已先后举办专场演出两千余场,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展示了群众文化的风采的同时,更是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这种以市民为“主角”的广场展演活动已延续15年,走出了一条政府领导、部门组织、城乡联动、寓教于乐、富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新路子。
  构建“十分钟广场文化圈”
  在大港建成当时天津最大的城市广场--世纪广场后,体育广场、休闲广场也在迅速兴起。在家门口看电影,广场舞台展风采,社区书屋学知识,共享网点解难题……大港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不管居住在哪里,步行10分钟即可就近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从此形成“10分钟广场文化圈”模式。这一变化得益于大港近年来积极推进的“10分钟广场文化活动圈”惠民工程。
  记者走访大港了解到,在城区,主题鲜明、特点突出的专场文艺晚会好戏连台,以送书、送春联、送文艺节目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下乡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文化广场大舞台连续举办13年,演出时间长达5个月,2008年演出60个专场, 2009年达到100场,全区50多个单位广泛参与,天天有演出,场场都精彩; 公益电影放映活动成规模,5支电影放映队深入城镇乡村,2007至2009年公放映电影1760场;节庆活动主题突出,传统颂、端午颂、国旗颂、党旗颂、和谐颂等主题活动贯穿全年。
  在街镇,基层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海滨街社区文化活动每年100多个场次; 胜利街金秋艺术节成功举办三届;港西街文化艺术节每两年一届,成功举办四届,土生土长的农民艺术团为辖区居民奉献了一台台精彩的文艺演出;太平镇的书画、戏曲活动常办常新;迎宾街的广场健身舞渐成规模;古林街、中塘镇、小王庄镇文化活动各具特色。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覆盖全区,成为“10分钟文化活动圈”的载体,广大人民群众尽享家门口的文化盛宴。
  与此同时,大港还特别注重培育扶持民间文艺队伍,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2009年,大港文化局成立了业余艺术团,固定团员200人,成立以来已经演出近20场。全地区各类文艺团队200多支,京剧团、河北梆子团、残疾人艺术团、农民艺术团、时尚模特队、春雨舞蹈队、枫叶艺术团等群众文化团队活跃在基层,成为“10分钟广场文化活动圈”的主力军。
  区企共建 多元文化交融发展
  “五彩云霞空中飘,天上飞来金丝鸟。红军是咱们的亲兄弟,长征不怕路途遥……”伴随着《情深意长》的歌声,一群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少女”跳起了优美的彝族舞蹈。灿烂的笑容、矫健的舞姿引来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她们是来自大港胜利街枫叶艺术团的舞者,平均年龄60岁左右,大多是天津石化公司的退休职工。这些花甲老人从2001年起每年都会在世纪大舞台等一些大型的文化活动中表演十余场。据了解,大港油田、天津石化公司、中石化四公司等特大型企业早年先期落户大港,来自全国许多省市的建设者们也带来了各自的地域文化。作为一个移民城区,大港目前50多万人口中当地人只有不到10万,也使地域文化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
  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步伐加快,近年来大港城区环境改造力度不断加大,从一个盐碱滩涂一跃成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花园式城区。在促进不同地区文化融合方面,大港也采取有力措施,首先通过政府引导,将驻区大企业职工文化活动向厂区外延伸、走向社会,与大港当地人加强文化交流;其次把外来务工人纳入文化活动管理范畴,注意发现、挖掘文化人才,组织他们积极踊跃参与地方各种文娱活动。同时,由管委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每年由各镇街组织专场演出,并组织专业文化队伍下乡进行慰问演出,极力促使各文化之间形成良性互动。通过以上做法,使不同群体之间加强了联系与沟通,各种文化彼此相互交融与渗透,也有力促进了大港地区社会治安状况的不断好转。
  广场文化活动既可展示天南地北文化活动,又能促进各种文化活动艺术形式交融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这种文化活动近年来吸引了200余万人次来到广场,尽情享受广场文化带给他们身心的愉悦。
  如今,驻区企业文化与地方文化交流日益增多,“藏在深闺人未识”的职工文化暂露头角,企业文艺骨干走向社会,企业文艺演出队走上了大港各类文化活动的前沿。
  截至目前,大港企业文艺专业演出队伍由最初的几支发展到几十支,文化节目质量显著提高。近5年,企业文化获全国性奖项多达20余个。企业文化、农民文化、老年文化、行业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在大港交融互错,并把每个群体连接起来,形成了一条和谐生动的链条。”

                                         2011.10.18
                                       (新闻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