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海津讲坛系列讲座》——天津记忆系列讲座第135讲开讲

 
更多图片>>
 

  2011年10月15日(周六)上午9时, 由天津图书馆、天津社联共同举办的海津讲坛天津记忆系列讲座第一百三十五讲在天津图书馆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特别邀请津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组长刘国华主讲。
  刘国华,1939年生,津南咸水沽镇人,津南区《海河柳》杂志主编,津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组长。著有《古镇稗史》、《古镇风云》等。
  刘老师是地道的津南咸水沽镇人,他凭借多年来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衷,专心致力于《古镇稗史》的写作当中。年过古稀的刘老师曾辗转于街头巷尾、理发所、洗澡堂等微不足道的小场所去收集有关咸水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料,点点滴滴汇集成《古镇稗史》,填补了咸水沽历史文化的空白,为后人的研究工作铺垫了坚实的道路。《古镇稗史》主要记载了咸水沽的水陆交通、市井百态、庙宇和习俗和民间的文化娱乐等。
  咸水沽历史悠久,文脉传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它是海潮冲击泥沙淤积而成的退海之地,因古时盐业发达而得名,元明清三代皆为富国、兴国两大盐场官署驻地,天津卫七十二沽中主要的重镇之一。咸水沽镇是当初海河入海的必经之地,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凭借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其漕运事业应运而生。除了著名的漕运文化,咸水沽的军旅文化、民俗风情、珍闻轶事等也被刘老师演绎的生动形象,博得读者们的阵阵掌声。特别是从咸水沽走出的著名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以及和主讲人刘国华先生的深厚友谊更是给广大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讲座最后刘老师满腹激情地演唱了一段当地的小调,语音鲜明,地方色彩浓厚。刘老师已至古稀之年,依然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工作,他的这份执着正是当今年轻人身上缺少的闪光点,希望刘老师的优良美德等够感染后来人,共同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2011.10.18
                                        (新闻来源:天津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