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津门故里是曹禺戏剧生命的摇篮
   ——专访曹禺女儿、著名作家万方
 
 

  昨天是中外闻名的戏剧大师曹禺先生诞辰101周年,“永远的曹禺——2011天津戏剧周”也在这一天拉开帷幕。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曹禺女儿、著名作家万方女士向曹禺故居纪念馆捐赠了曹禺《日出》手稿,使《日出》手稿荣归津门故里。在活动现场,万方女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了此次捐赠《日出》手稿的初衷以及对于中国戏剧事业发展的看法。
  原始手稿 经历动荡更显珍贵
  在曹禺故居纪念馆的前厅,我们可以看到曹禺《日出》的四页手稿被完好珍藏在玻璃橱窗内,配上恰到好处的灯光向参观者更真实地呈现了曹禺手稿的原貌。谈到这四页手稿背后的故事,万方坦言,“这四页手稿并非是《日出》终稿,手稿上边有很多改动的痕迹,也有些凌乱,这应该是1935年左右父亲的创作。但是,从1935年至今,经历时代的变迁、历史的浮沉,其中很多故事我也并不是十分了解,但是我认为部分手稿能够存留至今已然是一件幸事,十分珍贵。”从言谈之间可以看出万方对于这四份手稿深厚的感情,她表示,正是因为手稿上有改动的印记,每每看到它犹如看到父亲流动的思绪,不禁忆起父亲的音容笑貌。
  捐赠手稿 如同物归原主
  为何此次将如此珍贵的手稿捐赠于天津,万方女士笑言,“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在我手中曹禺先生的手稿就只有《日出》这部作品。此次捐赠给天津,主要因为这里是曹禺的家,是他戏剧生命的摇篮,更是孕育《日出》这部作品的地方。《日出》中很多人物和故事的原型,都源于父亲童年在天津的记忆和经历。让这部剧作回到它成长的土地上,我认为顺理成章,也算是物归原主。”
  此外,万方还谈道,近几年天津经济发展相当迅速,文化氛围也越来越浓厚,曹禺故居纪念馆建得非常有艺术气息。“让《日出》手稿在这个时候回到津门故里,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恰当的时机,手稿展示在这里可供更多的人研究、参观、学习,能更好地体现它的价值。”
  培养对戏剧的热爱最关键
  谈到近几年中国话剧事业的发展,万方女士认为,中国戏剧曾经经历过低潮期,但是近几年逐渐回暖,前景还是相当乐观的。“我觉得,对于中国的戏剧市场而言,最重要的是培养大家对戏剧的热爱和兴趣。我高兴地看到现在参与话剧演出和观看话剧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些年轻人最终会不会从事戏剧事业并不是关键,关键是他们热爱戏剧,戏剧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和阅历,而他们又促进了戏剧的发展。我父亲就曾经说过,热爱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最后,万方女士特别谈到此次2011天津戏剧周的活动,她表示,戏剧周使得戏剧生命更加鲜活,为推动话剧艺术和天津文化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她衷心地希望它能一直办下去并且越办越好。

                                         2011.09.25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