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海津讲坛系列讲座——天津记忆系列讲座第131讲开讲
 
   
   
 

  2011年9月10日(周六)上午9时, 由天津图书馆、 天津社联共同举办的海津讲坛第一百三十一讲在天津图书馆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特别邀请塘沽博物馆特聘研究员、天津口述史研究会会员李学韩主讲。
  李学韩,1942年生,天津市塘沽北塘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沽化工厂教育中心退休高级讲师,塘沽博物馆特聘研究员,天津口述史研究会会员,曾为塘沽区政协文史委特聘委员收集整理塘沽历史文化资料。2000年创办了以历史文化定位的塘沽海河游览线, 首开海河下游旅游,参与《大沽潮音寺》、 《大沽船坞》、《名镇北塘》、《沽口潮汐》等书的编写工作,编写出版了《塘沽·海河》、《塘沽史话》、《天津滨海文史》,并在塘沽一些学校从事乡土课程教学。
  本期讲座李老师通过对塘沽的地域形成、历史变迁到如今发展壮大的滨海新区的详细讲解,带领大家回顾了塘沽的整个成长历程。塘沽位于我国京津城市和环渤海城市带的交汇点, 地处天津滨海新区的中心地带,拥有800多年的历史,它随海岸线的变迁逐渐形成,可谓沧海桑田最有力的见证。其中有名的大沽、北塘均起源于漕运,也是塘沽地区最早的村落之一。
  如今的塘沽已经成为滨海新区的龙头,也是天津重要的港口地区,肩负着滨海新区发展的重任。塘沽之所以能够迅速成长壮大,李老师认为有3个历史性的突变成为塘沽发展的催化剂。 第一、建立塘沽火车站,这也是中国较早拥有铁路的地区。第二、在沿岸建立码头,河运的畅通为商业、工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第三、日本侵华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了中国大量的财富,当时的中国的运输能力还很差, 为了将战利品更快的运送回国, 日本侵略者在塘沽地区建立了海港也就是现在的塘沽新港。
  每每提到自己的家乡塘沽,李老师如数家珍,自豪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他讲到,中国北方第一个船厂——大沽船坞,东亚第一制碱厂——永利,中国最大的铁路材料厂——新河船厂都在塘沽,这些都是他的骄傲,也是他最宝贵的财富。
  在本次讲座结束的时候,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已经停止,但我们对于塘沽发展的期望一直在继续。

                                         2011.09.11
                                      (新闻来源:天津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