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杨润身的散文集《故乡情韵》近日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这也是他近些年深入生活勤奋写作的硕果之一。新出版的这部散文集共分为“情暖西柏坡”“故乡喜事”“清风新歌”“沽上情怀”和“沉重的笑话”五辑,真实地记录了近些年杨润身的所思所想以及心路历程。
杨润身今年已经87岁高龄,但他依旧长年居住在故乡河北省平山县,深入生活,了解民情。记者曾多次赴平山县采访,在那里,无论是干部还是普通百姓,都熟悉杨润身,亲切地叫他“老杨”。这个老杨,不仅仅只是四处采访,埋头写作,他还爱管“闲事”,不管是谁有了困难,他都要一管到底。他曾不止一次地对记者说,我只念了几年书,文化底子薄,不继续学习是不行的,不下笨功夫也是不行的。也正是因为勤奋刻苦,加之对农村生活的熟悉,近几年来,他的创作竟呈井喷之势,连续出版了《魔鬼的锁链》《风雨柿子岭》《九庄奇闻》等长篇小说,还有散文集《每当我走过》《失落的“无价之宝”》等,成为中国文坛的一道亮丽风景。
北京的一位著名文学评论家在一次研讨会上曾说,现如今80岁以上的作家仍旧到基层深入生活的,除了杨润身,几乎找不出第二个,而80岁以上的作家还在写长篇小说的,或许也只有杨润身一人了,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也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记者也曾问过杨润身, 乡村的生活条件毕竟比不了都市,且高龄在外,无人照顾, 您是如何坚持的呢?杨润身笑而不答。最终,记者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找到了答案,他写道:“我心底不消失的歌,源于红色圣地西柏坡。红色圣地系在我的心中,只要闪过,头脑就感到清新,胸怀就感到宽阔,脚步就走得轻省。”
实际上,如果为名,杨润身无须再吃这么多的苦,他是电影《白毛女》的主要编剧,另有电影剧本《探亲记》《姜喜喜》等,这些作品,早已使他声名远播。但他追求的是真正的文学,还有普通百姓美好的生活。
2011.08.10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