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日(周六)上午9时, 由天津图书馆、天津社联、《天津中老年时报》、《津门曲坛》、《天津广播电视报》共同举办的海津讲坛系列讲座第一百二十一讲在天津图书馆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特别邀请天津市历史学学会艺术史专业委员会会员、天津文物博物馆学会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会员常兆新主讲。
常兆新,童年受家庭影响喜好歌曲、戏曲唱片,10岁开始购买唱片至今。几十年来已收集到我国各时期京剧、地方戏、歌曲、戏曲、曲艺、文献、外国音乐唱片4000余张。 2004年3月开始与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节目合作,为节目提供1000余首我国各地区民歌资料,中央电视台曾为常兆新录制个人专辑。唱片藏品中较为珍贵系列“东方红”歌曲,现已收集到34个不同版面歌曲“东方红”唱片,包括12个不同版本歌曲、乐曲。2005年12月25日中国日报英文版报道了常兆新唱片收藏。近年来,他多次到学校、老年公寓、街道社区、古玩城等处举办公益唱片欣赏会,均受到热烈的欢迎。
本次讲座常老师首先讲述了老唱片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唱片业从1904年开始已经走过百年的风雨,早期并没有形成规模。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唱片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时至今日,各种音响制品的出现使人们淡忘了老唱片存在的意义,特别是忽略了老唱片中红色经典歌曲的深刻内涵与宝贵价值,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常老师为各位读者播放了很多红色经典曲目如:1949年的“太阳出来满天红”、解放初期曾红遍全国的秧歌歌曲、抗美援朝时期关于赞美志愿军的歌曲、抗美援朝胜利后的经典曲段“王大妈要和平”、1952年的“结婚自由小唱”、合作社歌曲“纺棉花”、“我们要和时间赛跑”、“少年先锋队队员”、“社会主义好”等。一段段经典的唱片加上常老师精彩的讲解将现场的老读者们带回来了上个世纪50年代,他们兴致勃勃的跟随着扬声机哼着他们曾经熟悉的旋律,回想着他们年轻时的件件往事,幸福的回忆让每一位读者的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在建党90周年这样的喜庆日子里,常老师播放的老唱片为我们留住了岁月之声,让我们想起了艰苦的革命年代,它们是时代的烙印也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让我们用歌声为中国共产党90岁生日献礼。
讲座最后,常老师还积极地和各位读者就老唱片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交流。上午11点30分,本次讲座在一片欢声笑语中顺利落下帷幕。
2011.07.03
(新闻来源:天津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