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靠运河水养育的著名作家张孟良笔墨厚重、德艺双馨,被列为静海县“文化兴县”战略重点项目之一的张孟良文学馆于3月31日在静海县图书馆正式建成开馆。天津市文联党组书记、秘书长孙福海,静海县委副书记、文联主席刘建国出席开馆仪式并为张孟良文学馆揭牌。天津市人大原副秘书长张学栋,天津市文联党组书记孙福海,河北省廊坊市文联党组书记董春林,静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洪茹分别致辞,领导们从各方面对张孟良文学艺术的创作历程及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共贺张孟良文学馆隆重开馆,并祝张孟良先生身强笔健,文思不老,再出佳作。著名作家张孟良在文学馆开馆之际发表感言。天津市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王忠琪,河北省廊坊市文联党组书记董春林,廊坊市文联副主席孙卫东,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范丽婷应邀出席开馆仪式。
为祝贺张孟良文学馆开馆,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现代文学馆和著名作家邓友梅等单位和个人发来了贺信、贺辞,静海县文学艺术界的团体和张孟良先生的朋友也发来贺信表示祝贺。天津市人大原副主任石坚予以格外的关心关注,专门题写了馆名。静海籍青年雕塑家刘生健为张孟良先生倾情创作肖像雕塑。
张孟良先生1928年生于天津市静海县,父母早故,早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后加入人民军队,艰苦的生活经历和在部队的历练,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2年,他发表小说《儿女风尘记》,1959年,《儿女风尘记》被朱德委员长列为向全国推荐的12部优秀长篇小说之一,成为当时爱国主义教育和远大理想教育的好教材。60多年来,他笔耕不辍,创作颇丰。1981年,他以天津人民抗日斗争的英勇事迹为素材,倾注六年心血创作的《血溅津门》,如春雷震响十年浩劫沉闷的文学艺术领域, 并以多种文艺形式风靡大江南北。 他的多部长篇、 中篇小说和100多篇散文杂记,在全国20多种报刊上刊登,反响强烈,使其以优异的文学成就跻身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之列。
创建张孟良文学馆旨在落实静海县委“文化兴县”战略,丰富静海文化历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繁荣全县文学创作,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弘扬文学精神,树立人文形象,为今人和后世收藏和保存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静海县委、县政府对张孟良文学馆的筹建工作十分重视,专门成立了“张孟良文学馆”筹备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文学馆资料的采集和展品展示形式。从文稿起草、资料挖掘、登记,到图片制作都进行了精心准备。 该馆共搜集整理并展出展品达500多件。张孟良文学馆分为少年时代、戎马生涯、黄金时期、荣归故里、晚年生活五部分和书画艺术创作展示部分,概括性地反映和展示了张老先生走过的文学道路和不同时期的艺术成就。文学馆筹建期间,静海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多次亲临指导,为文学馆展品布局和内容结构提出建议和要求,使文学馆的筹建工作进展顺利、日趋完善。
参加开馆仪式的还有静海县委宣传部、县政府办、县教育局、县新闻中心、县文联、县作家协会等有关部门的领导,静海县和河北省廊坊市文学艺术界的代表。揭牌仪式后,出席领导和嘉宾集体参观张孟良文学馆。
2011.04.02
(新闻来源:静海县文化广播电视局 信息员:江玉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