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华北地区万名民间艺人献艺
潮音寺庙会首日迎客超10万


 

  23日凌晨,随着108声钟声敲响,为期4天的潮音寺庙会正式开幕。庙会吸引了华北地区的50多支民间艺术团体,万余名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齐聚大沽口。据统计,庙会首日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
  潮音寺始建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原名南海大寺,又名双山寺,是海河下游最为著名的寺庙。因寺内有一口水井可以清晰地听到海水声,明嘉靖皇帝为其改名为潮音寺。在此居住的渔民们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九都要举行大型庙会,以祈求出海打鱼能够平安归来,并在一年中丰衣足食。久而久之,潮音寺成为旧时塘沽地区经济、贸易、文化和民俗活动的中心。由于潮音寺地处海河入海口,在船只入海时渔民最先见到就是寺中20多米高的旗杆和灯塔,因此人们称潮音寺为“沽口第一寺”。
  潮音寺庙会在去年被评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华北地区唯一一个以庙会形势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介绍,建国初期,潮音寺庙会主要以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戏剧为主,随着滨海新区逐渐加大对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和对民间艺人的不断挖掘,近两年的庙会又加入了葛沽、新城、邓善沽的花会,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北塘高跷,旱船,舞狮,河北落子,东北二人转等表演形式,以及武术、吹糖人、捏面人、耍猴等民间技艺,潮音寺庙会已经从单一的戏曲逐步走向多元化,正越来越明显的影响着周边地区民俗文化地发展。

                                         2011.03.25
                                      (新闻来源:渤海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