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天津市天后宫春祭大典 再现400年前津味民俗

 

  1月26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俗称的“小年”,而在天津市天后宫,400年前就出现的体现津味民俗文化的春祭大典昨天重现,其热闹场面吸引了近千名市民关注。
  26日上午9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白鸽翱翔,春祭仪式正式开始。8名大汉抬着辛卯值年太岁——范宁大将军,在两列手执“斧钺钩叉”的队伍护卫下走上大殿月台。迎值年太岁是春祭的序幕。据介绍,共60位太岁神依六十甲子轮流掌管人间一年的吉凶祸福,按顺序值年,故又称“值年使者”或“值年太岁”。即将到来的兔年是辛卯年,辛卯太岁就是范宁大将军。祭祀仪式中所使用的执事杖、乐器等器物,都是天后宫压箱底的宝贝,只在重大活动中使用。
  为值年太岁佩绶带后,在天后宫管理委员会主任蔡长奎——本次大典主祭的带领下,按照迎神礼、盥洗礼、上香礼、问讯礼、读祝礼等依次进行春祭礼程。其中,作为春祭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恭读祝文,寄予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愿景。
  之后举行最隆重的进献礼。祭祀的祭品有三牲五谷、时鲜供品,依次敬献于供品桌上。有代表红火团圆的红米团、寓意五谷丰登的五谷、 表示大地迎春绿的鲜果等, 一艘象征着“四海之内皆兄弟一帆风顺”的“奉纳船”和象征佳肴美食荟津门的“津门八大碗”也都被摆上供桌。整个春祭活动持续了近一个小时,之后还有传统花会表演。
  蔡长奎主任告诉记者,春祭活动是天津过去一项非常著名的民俗活动, 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春祭是在春天刚到来的时候,用隆重的仪式祭祀,表达人们对即将到来的一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向往。此次春祭礼程设置以文献资料和天津传统民俗为主要依据。

                                       2011.01.28
                                     (新闻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