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国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天津市美学学会、天津市音乐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华乐派学术论坛”日前在天津圆满闭幕, 论坛取得一批重要理论成果与实践成果,专家们认为,“中华乐派”并非要成立一个音乐圈子,所表达的也并非少数音乐家的艺术诉求,而是中华乐人提出一种普遍的文化立场与艺术理想,反映了中华乐人文化意识的自觉。
闫拓时、徐昌俊、乔建中、金湘、石惟正、赵宋光、姚盛昌、宋飞、薛富兴、鲍元恺、瞿小松、谢嘉幸、刘恒岳等与会专家学 者就中华乐派在中华文化复兴中的使命、中华乐派的内涵及其体系构建、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构建、民族音乐文化建设、民族音乐的创作风格及其实践、中华民族音乐的全球传播等进行了专题研讨。来自北京、天津、哈尔滨、上海、杭州、西安、广州、成都、武汉、南京等地的80余名艺术史学家、美学家、音乐学家、作曲家奉献了精彩的学术演讲,为建设中华乐派建言献策。
为进一步弘扬天津的文化传统,论坛特别安排在李叔同先生的母校文昌宫叔同厅举行了专场演讲,组织与会学者拜谒了李叔同先生的故居。组委会还将论坛重头戏鲍元恺先生的“炎黄风情”弦乐四重奏音乐会,别出心裁地安排在曹禺故居日出厅举行,与会专家既感到惊喜又拍手称赞,深受天津文脉感染,纷纷表示此举凸显了本次论坛的文化传承意义,认为“建设中华乐派”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天津站在传承华夏文明的高度,从继承天津文脉传承出发,已经形成了很多可贵的经验与做法,值得学习。
论坛由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美学会、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天津市历史学学会艺术史专业委员会协办。
2010.12.16
(新闻来源:今晚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