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滨海新区文化广播电视局获悉,滨海新区从发掘、传承入手,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让滨海独特艺术魅力世代相传。
据介绍,新区在已有40余个区级、9个市级, 以及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基础上,正积极申报大沽龙灯等3个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芦制盐、新河燕青拳等多个项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大沽龙灯、每年正月十六举办的葛沽宝辇花会、落户滨海新区中药产业园的“达仁堂清宫寿桃丸宫廷秘方及其传统制剂工艺”,都已成功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
新区不光大力保护文化遗产,更重视推介文化遗产,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社会文化传播作用。在新区的推动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护,比如大沽龙灯、河头落子等一系列濒临消失的文化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拜师学艺,使得各具特色的传统技艺世代相传,后继有人。在新区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对于历史遗存的保护,启动实施了大沽口炮台、大沽船坞遗址、天津碱厂和潮音寺保护开发工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活与创新提供了合适的土壤。据悉,滨海新区还将继续积极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工作,系统地对新区非物质文化档案进行整理,推动更多有价值的项目入选非遗名录。
2010.12.16
(新闻来源:渤海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