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农民工也应有“文化的春天”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
  他们不是什么有形有款的时尚男女,也不是什么声如天籁的演唱天才,他们只是普普通通进城务工的农民。简陋的出租屋工棚、饱经沧桑的面容、劳动者坚实有力的裸露背膀、一把破吉他、一支旧麦克,还有一支夹在手上吸了一半的劣质香烟……这就是他们的生活状态,这就是他们真真切切的生活舞台。
  农民工演唱组合“旭日阳刚”——44岁的河南农民工王旭和29岁的黑龙江小伙子刘刚用源自心灵的歌声,唱着对生活永不放弃的理想和追求,爆红网络。
  “旭日阳刚”组合,这对带着农民工的文化标签走进人们视野的歌者,用心灵和形体语言唱出了共存于人类心底的阳光,让人们感受到了农民工身上那种简单朴实的真性情的律动。他们将视频放到网络的举动,则反映了农民工群体内心深处对交流的渴望,反映了他们的精神文化诉求。他们再次唤起了大家对农民工这个为中国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劳动者群体内心世界的关注。
  近年来,广大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他们离开生养他们的土地,离开父母妻儿进城务工,像园丁一样种植浇灌出一座座现代化的美丽城市,他们是城市最具生机活力的建设者,然而,却面临着融入城市生活的困惑。从“旭日阳刚”的身上我们看到,把农民工群体从城市过客的心态包裹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的生命焕发出应有的光彩,化作城市的精神动力,是城市文化工作者肩负的责任,更是对一座城市文明进步程度的考量。
  如今,上海、南京等城市都出现了农民工艺术团。星光大道、中国达人秀等热门电视节目也都有农民工的身影。今年在天津举办的闻名全国的第十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也首次有农民工选手进入决赛。这些令人欣喜的进步,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农民工正在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努力尝试着融入城市主流文化圈,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面向农民工群体的文化惠民工程已经展开,但要弥合农民工群体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城乡差距”,或许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农民工群体的作息特点、分布规律、生活条件、心态特征等因素都是传统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不曾面临的,或许将来面向农民工的文化服务平台应该具备这样的特点:首先,它是为一个群体提供常态化的文化服务,而不是针对一家企业或几位农民工演艺人才的偶尔为之的文化现象;第二,它能有足够的吸引力让“旭日阳刚”这样有文化艺术追求的农民工从地下通道和简陋的工棚舞台走出来, 施展才艺,抒发情怀;第三, 它应该以包容和平视的眼光提供文化服务,以欣赏的态度加以引导,而不是一个抱着改造的想法对农民工文化加以斧琢;第四,它应该是农民工群体通向城市生活的文化桥梁,使之成为城市文化的源头活水,而不是城里人对农民工的“慈善事业”……
  “旭日阳刚”唱着阳光的歌,率真、自然地走上了梦想的城市舞台,他们得到的掌声比之明星大腕毫不逊色。我们见证了小人物对音乐梦想的追求给城市带来的感动, 见证了农民工从音乐起航融入城市的心路历程。 但愿我们的身边有越来越多的“旭日阳刚”,但愿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并统筹城乡文化的共同发展。

                                          2010.11.23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