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突出中国文化的悠远厚重 还是体现异域英伦的浪漫典雅
哪个名字能展示五大院百年风情
“五大院”征名反响热烈 建议方案本市集中三类

 
 

  泰安道位于本市和平区中心地带,被史学家称为近代天津发展的一个历史节点。从历史上讲,当年这条街道连接了英、法两个租界, 而且还是英殖民者重要的经济、 文化、社交中心。正因为如此,短短的泰安道上,既有公园、酒店也有教堂、官邸,还有公司与兵营。新中国成立后,原名为咪哆士道被冠以新名泰安道,而且回到了人民的怀抱,这里的风情建筑,除少量受到地震等自然灾情的破坏外,大多数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茂密的法桐、典雅的建筑、平整的街道、静谧的环境,多年来泰安道一直保留着中西文化交融的浪漫,同时向世人展示着津城独有的风情。如今,为城市发展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保护传统风貌与特色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建设泰安道。通过广泛听取和集中专家、学者及群众意见后,泰安道“五大院”开发建设方案出台,并相继投入施工。
  “五大院”只是临时称谓
  据市规划局有关人员介绍,“五大院”一说,是当初规划酝酿方案时的临时称谓,目的是方便工程图纸设计和立项文件的标注。目前“五大院”建设项目已相继开始,再用临时名称不妥,应当冠以正式名称。为充分彰显泰安道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市规划局高度重视泰安道地区“五大院”的地名命名工作,曾多次召开会议,邀请我市知名专家及相关单位就命名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但他们觉得还不够,因为城市是人民的,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与区域命名,更应该听听群众的意见和想法。于是,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开征集泰安道地区“五大院”地名命名方案活动开始了。他们说这样做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广大市民热爱天津、建设天津、发展天津的积极性,还可以集纳群众的创造性,增强市民对地名的认同感,扩大社会参与度。
  在《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泰安道地区的定位为,城市主中心核心地带,也是现代金融、商务旅游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区,同时还是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因此,泰安道整体建设完成后,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以英式建筑风格为主的功能完善的特色旅游商务风情区。
  一周前,泰安道地区“五大院”地名命名方案公开征集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建议方案本市多集中三类
  自活动开始以来,发往市规划局的信件、传真、电子邮件源源不断,电话此起彼伏。可见人们对泰安道“五大院”冠名的关注度非常高。据了解,近一周的征集已收到方案和建议近百条,参与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有理有据,也有历史深度和文化内涵,对今后的正式冠名定会起到很好的借鉴与启迪作用。
  根据目前所有接收到的建议方案,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其一的宗旨是体现中国文化的特点,吉祥、简约。理由是泰安道虽坐落在原英租界内,但它毕竟是中国的土地,历史已翻到新一页,新的建筑名称应对应中国人的文化审美习惯,多从“祥和”、“幸福”、“平安”的方面考虑。
  其二的宗旨是保持历史风情,体现异域、浪漫。理由是泰安道的历史也是城市的历史,虽然它的出现是列强瓜分的产物,但建筑风格的美没有国界,因此名称应与所在地的英伦风情统一,延续并彰显泰安道的高贵与优雅特点。
  其三的宗旨是借鉴国学的理念,展示一种厚重、悠远的意境。理由是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国学代表的境界,不仅深邃大气,而且含蓄典雅。泰安道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群落,应有强烈明显的“中国印”。
  外省市群众主张突出海河
  此次征集活动最出乎意料的是,收到不少外省市热心参与者的建议,记者在市规划局了解到,活动开始后,已有泰安市、太原市、广州市、台州市等地的热心参与者发来建议,他们从“局外人”的角度建议泰安道“五大院”的命名,应更大气更响亮,不仅天津市民听起来亲切熟悉,说出来上口易记,还要考虑全国老百姓的接受度。
  这些外地参与者的建议思路,多与海河紧密相连。他们认为海河是中国的五大河流之一,天津城市过去因海河而诞生,如今也因海河而繁荣,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因此应在城市代表性建筑群的名称中加入知名度很高的海河元素,如“海河人家”“渤海明珠”等等。另外,他们还认为海河为全国百姓所熟知,尤其是到过天津的游客,海河均给他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记忆,以海河为基本元素为地标建筑冠名,能增强外地游人的记忆,也能引起广泛的共鸣。
  热心市民感动组织者
  据活动组织者介绍,此次活动在市民中引起前所未有的强烈反响,参与者既有老年人也有青年人,既有深思熟虑的建议也有灵机一闪的想法,不仅展示了群众的才智,也表达了百姓的热情。因此在这短短的一周里,真诚感人的故事不时出现……
  规划局负责此项活动的刘处长告诉记者, 周三下午她接待了一位76岁的老先生, 76岁虽然对现在的老人来说也许不算高龄,但让她感动的是,这位老先生一只眼已完全失明,另一只眼的视力也很差。用老人自己的话说,他是“摸”到规划局的。刘处长不解老人为什么如此热衷参与征集活动?老人说虽然自己不是天津人,但自上世纪60年代到天津工作后再没离开,天津是他的第二故乡。他还说,在天津生活的时间比在原籍长多了,所以跟天津的感情很深,也特别关心城市的发展建设。说到此次活动,老人说由于不会用电脑,又怕写信来不及,所以专程坐公交车直接上门建议。
  刘处长说,老人的建议固然可贵,但最可贵的是老人热爱和关心城市发展建设的精神。那天,她除了认真记录了老人的建议外,还亲自把老人送上公交车。她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工作离不开,真想把老人送到家。临行前,她再三叮嘱老人,一定要注意安全,到家后给她打个电话报平安。
  在规划局记者还了解到, 每一位热心参与者的建议都有独到之处, 给今后“五大院”的正式冠名以启迪。刘处长告诉记者,他们将认真整理征集到的每一条建议,然后提供给有关方面。她还说,今后“五大院”无论冠以何名,都是所有热心参与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2010.11.14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