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我为胡杨洒丹青——访著名画家杜明岑

 
 

  很瘦小的一个人,他叫杜明岑。他说,我有个笔名叫“瘦牛”,我一直想壮,却壮不起来,但我总在外面乱跑,所以虽然七十有六,身体依然很健康。 的确,在还散着墨香的《杜明岑新疆写生作品选》的封面上, 他头戴一顶美国西部牛仔的大皮帽,蓝衣蓝裤,骑着一匹大黑马,英姿飒爽的样子,根本就不像个小老头儿。
  在昨天举办的“2010赶大营——杜明岑新疆采风写生作品汇报展”开幕式上,杜明岑跟记者谈起赴新疆的事儿难免有些激动。他说,你知道我为何对“赶大营”情有独钟吗?一是这段历史,一直深深地感染着我,这是天津人的壮举,其意义,远不是走西口、闯关东等所能比的, 因而我们有责任去关注它,或者重新认识它、梳理它。 我认为,一个艺术家,要有社会责任感,你的脉搏要与祖国的脉搏同时跳动。美术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但我追求的绝不是那些纯个人化的东西。有人说我爱画重大历史题材,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成为历史的见证。二是我本身就是杨柳青人。当年的大营客,就是从杨柳青出发,远走戈壁大漠的,他们不仅带去了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还把自己的一生都留在了那里,这就是一种胡杨精神!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胡杨三千年, 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 就为此,我想画胡杨一梦就是几十年,现在年纪大了,我仍不能丢下这个梦想, 即便搭上性命,也愿为其洒丹青。 三是天津日报搞这么一个大型采访活动,我认为正好是个机会,当时就想跟着去,可能大家更多的是考虑我的身体,都劝我别去,那我就自己带着助手去。42天,就是苦点儿累点儿,其他的不也都挺过来了!有个问题我一向很担忧,现在科技发展了,照相机录像机也普及了,有的人就不愿意去写生了。其实有时候,写生作品比画室作品还要珍贵。光靠拍照去获取素材,作品就会形成概念化、公式化和一般化,只有源于生活的东西,才会更加有活力和生命力,这个道理可能谁都懂,只不过高科技把我们养懒了。
  谈到这次采风写生的感悟,杜明岑用六个“之”进行了概括,即追求之志,激动之情,艰难之路,寂寞之道,痛苦之极,快乐之慰, 所谓的五味杂陈。“与一百多年前的大营客们相比, 虽然走的是一条路线,但我们应该感到很幸福了。”杜明岑说。

                                          2010.11.05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