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海世博会上,汉沽飞镲队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各界人士的好评,也向世人展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在汉沽飞镲取得成功的背后却有一个人默默地为之奉献着,她就是世博会飞镲表演的编舞者李艺春。
据史料记载,从清朝光绪初年开始, 渤海岸边的汉沽地区就流行着飞镲表演,100多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变,汉沽的飞镲表演经过不断的传承和演变,已经发展成为集民间打击乐、民间舞蹈、民间武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民间艺术形式。2008年,“汉沽飞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100多年来,飞镲的传承都靠言传身教,没有任何文字记录。如何才能让飞镲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作为37年从事舞蹈编导工作的群众文艺工作者,李艺春萌发了一个大胆构想,将飞镲搬上舞台,舞蹈艺术与传统民间技艺相结合,让孩子们学习。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创作经历。
李艺春每天白天从事舞蹈教学,晚上创编文学脚本,经常是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当时,成人飞镲要参加世博会、少儿飞镲要准备比赛。成人们下班后有时间,李艺春就下班后排练。孩子们周六周日有时间,李艺春就周末陪着练。
付出总有回报,汉沽飞镲的知名度已经越来越高,她犹如一朵艳丽奇葩盛开在渤海之滨,为滨海新区民间文化不断增添艳丽的光彩。李艺春说,她希望汉沽飞镲早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010.09.14
(新闻来源:中国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