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马场街:多彩文化竞风流

 

  马场街共有群众文化社团65支,社团队员2000余名,这些全部由群众自发组织的社团,分布在11个社区,每个社区都将社团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为目标,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在社区活动室开办各种学习班,为居民们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互相切磋、提高水平,使马场街社区文化开展得红红火火。
  中环舞蹈队
  舞出好心情

  八月,秋高气爽,为正在河西文化馆排练大厅紧张排练的中环舞蹈队队员们送去一丝清爽。30多名舞者伴随着《在希望的田野上》那优美的旋律,翩翩起舞,时而听到队长张丽华响亮的口令。舞蹈队高标准的排练就是为了迎接将在十月举行的全区广场舞蹈擂台赛。
  中环舞蹈队的精益求精,不是为了获什么奖,就是要体现一种求新、求精、求美的精神。十几年间,来自各社区爱生活、爱舞蹈的人们, 在张丽华的训练和指导下,学习舞蹈基本功、表演技巧、 进行古典舞基础训练等,使没有舞蹈基础的社区居民,逐步掌握不同风格的舞蹈语汇,加深对舞蹈内涵的理解,全方位多角度地丰富和提高了自身的舞蹈感知力和表现力。张丽华是一位追求完美、不断推陈出新的舞者,她编排了扇绢舞、胶州秧歌、东北大秧歌、筷子舞、健身操组合和藏族、蒙古族、新疆、印度舞蹈等不同民族风格的舞蹈,迎合了社区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要求,有近400人先后到舞蹈队学习。或清晨、或傍晚,无论在佟楼花园,还是在天塔亲水台,都能看到欢乐起舞的人们,成为河西的一道风景。
  舞蹈队在服装色彩、服饰和扇绢、团扇、中国结等道具的设计上都赋予了生命力,以优美的舞蹈动作、漂亮时尚的演出服装、饱满的精神状态赢得了观众,使观众在视觉、听觉和心灵上深受感染。舞蹈队多次参加市、区、全国文化交流活动及大型文艺演出,受到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和观众的好评。张丽华带领舞蹈队创编出一百多个居民们喜爱的舞蹈作品,演出近千场,被人们称为创意新、有特色的深受百姓欢迎的舞蹈队。
  太极拳晨练队
  强身又健体

  清晨,在天塔东门,近百人伴随舒缓的乐曲,操练太极拳,那一招一式打得整齐而优美,很有气势,引来不少路人驻足观看,这是气象里社区太极拳晨练队每天都在奏响的社区晨曲……
  这支训练有素的太极拳晨练队成立于1996年, 开始只是几个人,渐渐地练的人多了, 退休干部高孟春和几个老伙伴一商量,大家一拍即合。杨凤岐大爷自愿出资数百元为队里买了音响,其他队员有的负责扩音机充电,有的负责组织,志愿为队员服务,把近百人的晨练队操持得井井有条。每天音乐一响,队员们立即很投入地打起拳来,接着太极剑、武当剑、太极扇,逐一练过,个个练得汗流浃背,身体轻松。 有的老人患有高血压、颈椎病,练了一段太极拳后, 病情有所缓解。大家说,常锻炼,益健康,多交友、心舒畅。
  越来越多的晨练老人把锻炼的收获和心得传递给身边的人。为了传播健康生活理念,他们还到各社区为居民表演,50多场表演,数千人观看, 太极拳晨练队的影响越来越大。晨练队是社区居民健身的集体, 他们热情宣传“常锻炼,益健康,多交友、心舒畅”的体会, 欢迎更多的人加入,而且随到随教, 哪怕是一人,副队长刘茂霞也认真教授。他们希望人们在这里锻炼、交友,让晨曲走进更多老人心中。
  天马合唱团
  歌唱新生活

  天马社区合唱团闻名全市,不仅因为它建团时间久,更因为它水平高、成绩卓著。团员们高兴地说,我们就是要从心底唱出对幸福生活、和谐社会的赞美。
  由于马场街所处地域的优势,使天马合唱团从建团至今,14年来从未间断,像接力棒一样相互传递,并聘请到著名词曲作家王莘、曹星火、天津歌舞剧院冯淑珍、郭春英和崔立华等为他们创作歌曲、教歌及辅导。如今,受过专业训练的范老师又成为合唱团的指挥。当年王莘创作的《公务员之歌》、《老年之歌》有幸由他们首唱,崔立华创作的《依法治国奔小康》等多首歌曲由他们演唱,在全市歌曲大赛中多次获奖。在历届天津老年文化艺术节的演出中,合唱团也都有不俗的表现,被誉为“徳艺双馨”的合唱团。
  天马合唱团14年的健康发展,得益于团长卢瑜和7人核心层的领导, 他们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坚持“提高声乐水平,陶冶情操,健康快乐,为构建和谐社区发挥作用”的宗旨,合唱团自身建设好、管理有序、歌唱得好,使他们在全市名声鹊起,邀请不断。合唱团也主动到社区、养老院、农村、武警部队等地演出,每到一处,好评如潮。
  这些来自社区的团员,从未接受过专业声乐训练,如今能高水平地演唱,他们自己也没想到。十四年,百场演出,获得天津市老年文化艺术节声乐比赛和区合唱擂台赛等37个奖项,但他们更看重唱出好心情,内心充满快乐与幸福。正如老团长卢瑜所说:“合唱团在社区大舞台上,传播了先进文化,唱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体现了老年人的价值,我们感到荣幸。”
  书画研究会
  浓浓翰墨香

  暑假里,马场街卫星里社区的学生们有个好去处——马场书画研究会。每逢假期,社区的中小学生都会到这个有着浓郁中华传统文化氛围的研究会来,他们在于树藻、王树敏、于文山等老师的指导下,练习书画。孩子们喜欢,家长更高兴。
  这个植根于社区的书画研究会,走过了10个年头,参与活动的书画爱好者40多人,对书画的偏爱,让社区爱丹青的老人走在了一起,他们交流体会,切磋技法,聊天谈心,非常融洽。老人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写出好心情,让翰墨香飘社区。
  在研究会的成员中,有写得一手好字的书法家,有初学者,也有从未握过笔管的居民,但只要到了研究会,就会有人手把手地教,从握笔的姿势到运笔方法,十分耐心。大家挥毫泼墨,互教互学,大有收获。十年过去了,研究会的书法活动辐射到各社区。老会员志愿到先进里、德才里等社区教书法,特别是王树敏老人更成为了大忙人,他每天都有安排,奔走在几个社区的书画爱好者之间,使社区学书画的人达数百人,研究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了大家方便,减轻爱好者的负担,会长于树藻还和几个老伙伴练习装裱,热情为会员们服务。于会长还特意写了一副对联:“以文会友唱和谐,群贤毕至写春秋”,表达了大家的心情,也是天马书画研究会的真实写照。

                                            2010.08.19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