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办的“庆贺杨润身同志从事革命文学创作七十年活动”在天津市美术展览馆举行。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肖怀远发来贺信。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副主席、天津市作协主席蒋子龙,天津市作协副主席航鹰及河北省作家协会也分别发来贺词、贺信。中国文联副主席、天津市文联主席冯骥才,老同志吴振、石坚等出席活动并讲话。天津市作协老领导、老作家,中青年作家、评论家的代表,各区县作协和出版单位的负责人也参加了活动。
杨润身生于1923年,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边区从事宣传工作。1948年秋调华北群众剧社当演员,并从事剧本创作。天津解放时,随剧社进入天津。1956年调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从事小说、话剧、歌剧、电影等创作,现为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新中国成立前,杨润身创作的街头剧《炕头会》《一碗饭》《柿子不让舅舅吃》《开渠》和舞台多幕剧《柴庄穷人翻身》《山大王》等,即已荣获边区优秀创作奖和优秀演出奖。随后,杨润身根据歌剧改编并参加拍摄的电影《白毛女》,一举夺得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 1956年又在文化部举办的 “1949年—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一等奖,并于1965年获得优秀电影剧本一等奖。上世纪50年代,这部影片先后在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放映,产生广泛影响。另外,其创作的电影文学作品《探亲记》《山村会计》《心连心》等,也均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改革开放后,杨润身舍弃都市优越条件,长期坚持到革命老区河北省平山县深入生活,尽其所能帮扶农民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谋福办事,同时,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风雨柿子岭》《九庄奇闻》《魔鬼的锁链》《天堂里的凡人》《仙女峰的迷雾》《白毛女的儿孙们》《每当我走过》及中篇小说《心连着心的人们》和短篇小说集《千听百见的故事》等,受到读者欢迎。其中,小说《失落的“无价宝”》获金盾文学一等奖,长篇小说《风雨柿子岭》获天津市鲁迅文学奖优秀作品奖。近期,杨润身又完成了长达25万字的反腐败题材的长篇力作《艰难的跋涉》,已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昨天,活动主办单位向杨润身同志赠送了水晶纪念牌,杨润身也将自己创作的部分作品捐赠给了即将开工的天津文学馆。
2010.06.04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