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十八罗汉”根雕引关注 塘沽版画彰显海洋文化
滨海新区民间艺术惊艳世博
        

 

  栩栩如生的红樟根雕“十八罗汉”,海味十足、继承创新的塘沽版画……世博会天津周,来自滨海新区的民间艺术品惊艳亮相,向世界展现出新区独具魅力、底蕴丰厚的民间文化。
  “十八罗汉”登上世博舞台
  塘沽市民靳文生先生,最近几日一直沉浸在“老靳的幸福”之中。这位以玩弄根石为乐的七旬老汉没有想到,“玩”了近20年的根石居然“玩”进了世博会。自5月9日起,由他发掘创造的红樟根雕“十八罗汉”亮相宝钢大舞台传习区。当日,一位外国游客在根雕前驻足不去。经翻译介绍,原来这位外国朋友叫毕立新,是世博会挪威馆的总代表。当他得知这是来自天津滨海新区的民间根雕时,当即挑起了大拇指,对新区民间艺术赞不绝口,并表示在空闲时再次“造访”。不少国内外游客还不时询问根雕价格,有意出高价购买。靳文生表示,作为滨海新区民间艺术的代表,根雕已经很难用金钱来衡量,别人给再高的价格,他都不会出售。
  塘沽版画凸显海洋文化
  世博会天津周开幕以来,同在宝钢大舞台传习区展示的塘沽版画同样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已载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塘沽版画特色鲜明,凝聚“盐、海、渔、港”等海洋文化元素。1997年文化部命名塘沽为“全国版画艺术之乡”。目前塘沽版画作品有80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数百件为国内外艺术馆、专业艺术院校收藏。
  据了解,此次参展的有塘沽版画家赵海鹏的《悠悠天地间》、宋恩富的《浆声轻轻》等12幅塘沽版画作品。既有盐业、船港等工业题材,也有渔舟唱晚、海鸟晨鸣这样刻画滨海新区自然风物的题材,更有呼吁环保的绿色题材,反映塘沽的历史风貌和经济发展,体现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时代脚步。

                                          2010.05.12
                                     (新闻来源:渤海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