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七旬翁制“缸鱼年画”60年
为目前中国画“粗活”年画的最老民间艺人
         

 

  说起天津的杨柳青年画, 最有名的就是“连年有余”了。 可是您听说过杨柳青年画里还有一种叫做“粗活”的“缸鱼年画”吗?伴着春节的喜庆,记者采访了目前中国以“粗活”形式绘制杨柳青年画的最老民间艺人王学勤。
  今年75岁的王学勤老人告诉记者,他的手艺是家传的,从十几岁时开始学习制作年画,至今已有近60年。“那时村里家家户户都会画年画,可谓是‘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赶上旱涝不收的年景,画年画是乡亲们维持生活的唯一手段。”据王学勤介绍,杨柳青年画分“粗活”和“细活”两种,“细活”年画是用宣纸套印成坯,以人工彩绘为主,然后裱糊、装订,多用于装挂在居室,作为装饰或收藏的工艺品。“粗活”年画就是做工稍微粗糙一些的年画。
  由于“细活”年画成本高价格贵,当时的普通百姓买不起,真正进入千家万户的是价格低廉的“粗活”年画。“粗活”年画乡土气醇厚,符合百姓过年的情趣,无轴无框,适合土墙上粘贴。而王学勤制作的“缸鱼年画”就属于“粗活”类,如今人们已经很难见到这种形式的杨柳青年画了。王学勤画的“缸鱼年画”线条粗犷、色彩艳丽,蓝绿色的底子衬着一条肥头大尾的红鲤鱼,四周点缀些绿叶粉莲,下方印有“连年有余”四个大字。
  记者在王学勤的画室里看到,炕桌上堆放着大大小小的颜料罐和各种制作“缸鱼年画”的工具。他告诉记者,过去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有水缸,“缸鱼年画”专门贴在水缸上方,阳光一照,墙上的鱼儿映在水中,一舀水,鱼儿便在水中游动,栩栩如生,既好看又吉利。 王学勤说,从去年腊月十五开始, 他每天都骑自行车赶几十里路,将画好的年画拿到小站、葛沽、青县、静海一带的集市上卖,一张报纸大小的“缸鱼年画”,零售价为一两元。
  “现在生活好了,画‘缸鱼年画’也不求挣钱,只是希望这门手艺传下去。”王学勤表示,他的三个儿子中有两人都会画年画,特别是小儿子,不仅追随父亲画“缸鱼年画”,还拜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天津杨柳青年画世家第六代传人霍庆有为师,这让他感到十分欣慰。

                                           2010.03.01
                                       (新闻来源:渤海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