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宁河县评剧、盆罐村制陶技艺被天津市政府
确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更多图片>>1 2 3
                                  

 

  2009年10月,宁河县评剧、盆罐村制陶技艺被市政府确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县评剧艺术历史悠久,从清光绪五年(1879年)就成立了戏班,名为“裕泰和”,演出了《珍珠衫》、《杜十娘》等传统剧目,受到百姓喜爱,从此评剧很快繁衍发展起来,宁河由此成为评剧的发源地。新中国成立后,民间评剧艺术在宁河迅速发展,成立了艺新剧社,筱俊亭、王曼玲、李筱芳等艺人先后演出了《茶瓶计》、《兄妹开荒》、《抗美援朝》等现代剧目。1960年组建县评剧团, 抽调一批民间文艺骨干, 成立下乡宣传队,为全县群众演出了“现代京剧样板戏”及评剧《山鹰》、《刘巧儿》、《秦香莲》等20多部优秀传统剧目。
  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文化的兴盛, 全县农村业余剧团星罗棋布,每年正月村村唱大戏,成为宁河年文化习俗。2006年,我县自编自演的评戏《留住晚霞》获天津市农民艺术节一等奖。李曼、李中菊获全国评剧十大名票,田学胜获全国评剧十大票友称号。2008年,宁河县被中央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评剧艺术之乡。
  盆罐村制陶技艺, 兴盛于明朝永乐年间,几乎家家从事制陶手工艺, 历史悠久,品种有灰陶、红陶和黑陶,产品销往华北、东北地区。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盆罐村制陶技艺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制作工艺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精美绝伦,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目前,祖传制陶第十八代传人韩克胜,带领全村制陶艺人,在传承祖辈制陶工艺的基础上,精心钻研,不断创新,各种作品已达1500多种,仿古陶、青陶等精品销往台湾、中东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地区,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在国外已有四家专售古陶艺术品办事处,声誉海内外,既展示了宁河的艺术风采,又增进了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为祖国争得了荣誉。2001年,韩克胜的陶艺制品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仿古制品数量之最,并颁发证书,成为天津市制陶工艺获此殊荣第一人。

                                      2009.12.25
                                   (新闻来源:宁河县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