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武清区的上百名来自各自然村的“文化人”,高高兴兴地接过了由市文化广播影视局颁发的合格“文艺证”。他们是今年最后一批被颁发证书的人。至此,市文化部门今年认可的农村“文化人”达到了上千人。有了这个证书,这批新培养出来的农村基层的文艺骨干在村里就可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作为本市“文化惠农”三年实现“千村百站”的第一年,2009年初战告捷,完成了今年的培训目标,农村文化人才网已经形成。
据了解,为了做好这项服务工程,市群众艺术馆新春伊始就组织专家针对本市农业区县的特点编写内容丰富的教学大纲。大纲从文艺技能常识、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 如何筹备文化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常识、网络操作等5个方面有针对性地编写了教学内容。由群众文化专家和优秀群众文化辅导干部授课,参加培训的包括村文艺骨干、文化站长等。
截止到目前,已接受过培训的区县有西青区、东丽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等。据了解,基层文艺骨干对文化培训非常渴望,虽然有人距离很远,但也克服困难,准时听课。北辰区文化馆馆长穆长喜感憾地说:“培训一个人,就是给一个村搭起了一个文化的舞台,这些学员就像是文化的火种,他们会让农村的文化活动出现新的景观。”
天津市“文化惠农”工程最终目标是用三年时间建立全市农村文艺骨干网络体系,三年后为全市3000余个自然村每个村都培养一名经过训练的“文化人”。正在开展的“文化惠农”工程,一方面重视农村文艺骨干的培训,另一方面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三年后实现乡镇有综合文体中心、村有文化室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基层服务点。
2009.12.08
(新闻来源: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