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81岁高龄的周广仁教授,是中国第一位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钢琴家,在中国音乐人才教育培养工作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终身制教授,她仍旧在辛勤耕耘。
此次从北京来到天津,周广仁教授就是想对音乐界的友人们说,天津能够承办这项赛事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敢于参赛 就是“勇敢分子”
“我知道的世界性的钢琴比赛几乎都是专业的,只有一项是面对业余选手的,是由美国举办的,水平比较高,但只针对自己国家的选手。中国第一次举办非职业的,而且是国际性的钢琴大赛,确实了不起。在参赛选手中,有的已经80多岁,他们能够参与到大赛中来,就是一名‘勇敢分子’。”
周广仁说, 中国有实力举办这样的国际性音乐赛事, 和全社会推广高雅艺术、普及钢琴表演是分不开的。“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钢琴热逐渐升温,很多小孩子开始学习钢琴。进入到二十一世纪,我们又有了另外一支队伍,就是我们的年轻人,甚至是中老年人,他们出于对这门艺术的热爱,重新追求艺术梦想,为自己圆梦。在北京青年宫,有专为老年人开办的钢琴班,他们学琴的热情令人感动。人上了年纪,身体都会有毛病,但他们都能克服困难,坚持下来。天津也有这样一批业余钢琴爱好者,他们每年都要进行交流演出。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喜爱钢琴艺术的人们不分职业、不分年龄、不分国籍,聚会在一起,此次大赛确实为他们创造了展示才华的好机会。”
练习钢琴最好用业余时间
周广仁教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她说她并不希望大家都将钢琴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她鼓励大家用业余时间去练习钢琴。“我们的家长应该清楚,并不是所有的小孩子练琴,将来都能成为第二个郎朗,或者是第二个李云迪。”
周广仁教授说,她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有一个小孩是从6岁开始学习钢琴的,当时要考我们的附中,他的父母跟我谈到此事后,我表示反对。我说这个孩子文化课那么好,脑子那么灵,在学校都是最棒的,他可以去发挥自己的长处,音乐照样学得不错。果然,这个孩子后来考上了清华大学,现在毕业了在美国读硕士生,但是他的钢琴并没有丢掉。”
针对天下父母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态,周广仁指出:“其实我们的小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学什么最合适,因为大部分都是爸爸妈妈‘逼’着去练琴的,音乐需要很高的天赋,只有对这门艺术有强烈的热情,才会坚持下去。前边提到的那个男孩子,如果当初上音乐学院,他现在一定会感觉很压抑,但在清华大学,他是大家眼中的明星。我相信他的一生都会很愉快。”
2009.12.03
(新闻来源:今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