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阵阵、琴声悠扬、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老年居民学堂求知……迁入新址之后,河西文化馆继续发挥着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大沽南路961号的新文化馆,感受着新环境带来的诸多新变化。
“您好,我们是桃园街合唱队的,想请文化馆的老师帮我们指导一下”、“您好,我想找一下小周老师”……每天,区文化馆辅导部总能接到这样的电话。 原来,在去年6月份,河西区文化系统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为文化馆引进了10名专业人才,涉及文学、戏曲、音乐和舞蹈等多个学科。这些新鲜血液补充到文化馆之后,在老文化工作者的传帮带下,为提高基层文艺活动水平做出了很多努力。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舞蹈专业的周芹,去年参加了应聘考试,经过激烈的竞争,她最终考取了舞蹈干部职位。今年下半年以来,为了帮助各街道社区文体团体排练迎国庆节目,周芹多次下到社团当中进行业务指导,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前不久,马场街中环舞蹈队参加“南开杯”舞蹈大赛,在她的精心辅导和社团成员的积极排练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与周芹一样,新来的大学生很快都适应了新岗位,得到了各业务单位的肯定。有了更多专业老师的辅导,各街道社团成员们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参加各种比赛,收获了一个个奖项。
文化馆迁入新址以后,又积极配合区里筹备迎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这其中,先后推出“中国红”摄影展、第三届图书展销会、第六届文博节和书法美术作品展等活动,并在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与此同时,该馆还下到各街道社区以及广场、学校开展文艺演出或进行电影放映活动。稍有空闲时间,文艺演出小分队的50多名成员就会奔赴各区县,与当地文化团体进行了交流。通过交流,把更好的节目形式、更好的作品拿来让河西市民分享。除此之外,设在馆内区老年大学、区群众文化艺术协会、点石美术培训学校等对外活动窗口,也在馆舍搬迁之后陆续开课和举办各种培训活动。来书画班、合唱班、舞蹈班学习的居民们都说:“新文化馆又将浓郁的文化气息送到居民身边。”
文化馆业务副馆长李孝辉介绍说,作为文化部门,文化馆要想尽办法为群众文化搭建平台,让老百姓感受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人文环境。据不完全统计,从迁址到现在,已先后有5000余居民群众前来新馆参观学习。近日,新成立的文物非遗管理部,将要把从河西区范围内挖掘和搜集整理出来的民间文化遗产,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向市民进行展示。年底前,全馆的文艺干部将陆续下到驻区部队、养老院、启智学校等地方,为解放军战士、孤寡老人和残疾孩子们送去文艺节目,从而为构建和谐的文化大区做出积极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河西文化馆热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指导,并提出宝贵意见。
2009.11.05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网——天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