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天津老记者亲临开国大典 连夜回津继续见证
                 

 

  前不久,82岁的李夫在一篇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文章中深情地写道:“每当清晨在公园草坪上悠然练拳健身时,每当坐在窗前沙发上看书,或在电脑屏幕前急速敲键录入写作时……我便油然而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感,一个中国人所独有的自豪感……”
  快到国庆节了,每到这个时候,在李老的心里,这种自豪感都会更加强烈。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宣告新中国成立的庄严时刻,作为新华社天津分社和《天津日报》的记者,李夫身在现场,亲历了开国大典历史性的辉煌盛典。
  虽然60年过去了,但开国大典的每个瞬间还清晰地刻在李夫老人的记忆中,那份激动的心情也始终挥之不去。
  意外获得采访资格
  82岁的李夫仍然精神矍铄,满头白发,气质儒雅。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旧社会,从困难中走出来,在战争中成长,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呀……”转眼已经过去了60年,当年英姿勃发的青年李夫如今已是耄耋老人。但回想起开国大典的每个瞬间,82岁的李夫仍然很激动。老人想起了往事,说话间,竟几次落下了眼泪。
  1945年,18岁的李夫在北京做地下革命工作,19岁入党,主要的任务是组织学校的学生运动,在他的记忆中,还清晰地保留着和国民党抗争的片段。
  这些片断中有组织学生们参加讲演会,被国民党特务扔砖头,同学们受了伤却不退缩;有为了躲避国民党的大逮捕行动,在前门的车站住了一个晚上的经历,还有1947年5月20日,著名的“五二0”运动中,李夫参加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大学生举行的反饥饿、反内战的大游行,学生们遭到国民党军警和特务的拦截与阻挠,与警察、特务发生严重冲突,从此引发了全国性的学生运动……
  1948年,李夫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回到天津被安排到报社工作,开始了新闻生涯。
  1949年,22岁的李夫是新华社天津分社、《天津日报》记者,负责政治、军事、文教等领域采访。
  “当时有一些外宾要从天津赴京参加典礼,其中主要包括9月30日抵达天津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和意大利代表。”李夫记得,10月1日中午,市领导陪同代表团成员乘火车专列赴京参加下午3点的典礼,李夫去采访这些代表团成员的时候,意外地被获准陪同一起去北京参加开国大典。
  亲历大典热泪盈眶
  到了北京,指挥车开道,李夫跟随着代表团穿过30万人的庆祝人群方队,站到了30万群众队伍的最前面——第一排,整个广场正中央的军乐队旁边,正对着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
  在金色的阳光照耀下,天安门城楼上,红旗招展,国家领导人并排站在栏杆前;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鼓乐喧天,汇成欢乐的海洋。
  时间终于到了历史性的那一刻,下午3点,开国大典正式开始。毛主席那响彻云霄的声音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整个广场立刻沸腾起来,30万人都在尽情欢呼,那气氛感动得李夫掉下了眼泪……说到这儿,李夫的声音颤抖着,“那一刻,我自己好像已经不存在,完全融入革命的洪流之中了。”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的时候,军乐队奏响了国歌,54门礼炮向天上齐放,象征着中华54个民族。轰隆隆28响的炮声,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起,领导着中国人民历经了28年艰苦的奋斗,迎来了人民的胜利。
  “三个动作步调一致,太神气了。”李老记起当时的细节仍很兴奋,“国旗手把旗角甩开的一瞬间,国歌声响了,第一响炮声也响,国旗升到顶的一瞬间,国歌声停止,最后一响炮声也停止了。”
  整个过程中,天安门广场呼声震天,“几乎所有人都掉眼泪了,那是一种复杂的心情,既兴奋又激动,新中国的成立太不容易了……”
  李夫中午陪同市领导和外宾赴京后,晚上就返回了天津。“回到天津,大街上到处都在游行、喊口号、扭秧歌、舞狮子、踩高跷。”据李夫回忆,当时的海河沿岸、滨江道、中山路、大沽路、小白楼、黄家花园、河北大街、解放路、六纬路等地都是游行的主要聚集地。
  10月2日晚上,天津市30万人在河东区人民大广场举行盛况空前的庆祝大会。报社记者全体出动采访,李夫和同事孟帆在主席台上,负责采写大会消息,“台下人海、旗海、灯海一望无边;欢呼声、鞭炮声、锣鼓声,震天动地,响彻云霄。”
  在天津庆祝大会开始之前,李夫采访了作为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正、副团长的两位著名作家——《青年近卫军》的作者法捷耶夫和《日日夜夜》的作者西蒙诺夫。
  “我请他们谈谈对新中国开国大典的看法。”李夫记得,身材魁梧的法捷耶夫谈到他的感受时说,他对那个伟大场面的印象是很深刻的,使他见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团结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周围,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团结在人民领袖毛主席的周围……西蒙诺夫则说了一段诗歌一样的语言:“我们是带着友谊来的,在这里发现了真正的友谊;我们是带着热爱来的,在这里发现了真正的热爱;我们是带着诚意来的,在这里发现了真正的诚意……”
  当天,李夫和记者们连夜赶写出新闻稿,报道了天津人民热烈庆祝新中国的成立。凌晨,当李夫工作完毕,走出办公室时,一轮火红的朝阳正从东方冉冉升起……

                                      2009.10.17
                                     (新闻来源:每日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