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71岁老人葫芦雕出快乐晚年 退休后爱上雕刻
                 

 

  不少老人退休之后,都会养养宠物钓钓鱼享受悠闲生活,但是家住大港区的张大爷在退休后却给自己找了个辛苦而有挑战的业余爱好——雕刻葫芦,从初雕葫芦的手足无措到游刃有余,从粗枝大叶到精细入微,看着一件件如艺术品一样的葫芦从自己手中诞生,得到喜爱和认同,张大爷充分感受到了自己雕刻生活的快乐和满足。
  退休后爱上雕刻
  在张大爷简朴的家里悬挂着数十个大大小小的葫芦。今年已经71岁高龄的张洪勋大爷,退休前是石化公安处一位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退休后,这位闲不住的老人一直琢磨着怎么给自己“找事儿干”,他最先将目光集中在刻鸡蛋上,后来又移情于烙铁画,虽然这两样都干得像模像样,但是爱挑战自己的张大爷还是觉得“不过瘾”,直到接触上葫芦雕刻。
   雕刻葫芦之初,张大爷常常有挫败感。“葫芦本身是脆的,表面又呈现弧形,雕刻前画图案就是一个大问题。”为了刻好葫芦,张大爷每天都会按照画册一点点精心临摹,直到图案精确为止。痴迷于葫芦雕刻的张大爷,每天从早雕到晚,常常忘了吃饭和休息。张大爷的努力让他的技艺提高很快,先后获得了大港区、天津市乃至全国的荣誉奖项,作品也参加了多次高规格的展览会。
  最小的刻刀比针还细
  “现在我光是刻刀就已经有了50余把,最小的刀锋是0.2毫米厚,比绣花针还要细呢,最大的也不过是0.4~0.5毫米厚。”对于自己改装过的器具,张大爷感到十分自豪。张大爷雕刻的最小的工艺品是一个仅为八厘米的葫芦,上面雕刻了一百个各式各样的“福”字,虽然每个字都只有米粒大小,但却纤毫毕现,一笔一画都清清楚楚。“当时使用放大镜照着一点点雕刻出来的,有时候看的直头疼,足足用了20多天。”雕刻的艰辛,张大爷仍然记忆犹新。后来,爱琢磨的张大爷不断创新,他不但依据葫芦自身形状雕刻,而且还开发出了“碗、壶”等另类图案。如用大小不一的葫芦雕成了一套题为“梅兰竹菊”的四碗一壶的茶具。小小的壶身上雕着栩栩如生的图案,而且每一个葫芦底部都有可以放置灯具的孔,配置上各色灯光的葫芦更能给人带来一种新的视觉美感。
  20个葫芦雕成电视塔
  随着技艺的不断提高,张大爷不再满足简单的模拟,更希望能够雕出自己的特色作品来。造型优美而又极富特色的天津电视塔成为了他的新目标。历时两个半月才完成。这个葫芦“天塔”高度为1.1米,是目前张大爷作品中最高的一个,由20余个葫芦组成。造型别致,颜色光亮。张大爷说,在选择做天塔主体的葫芦时,好容易找到了一个细长形状的大葫芦,当时如获至宝。但是制作天塔时还是遇到了不少麻烦,最费劲的地方就是找到大小配套的葫芦来做基座。他指着天塔底部的建筑说,这部分每一个套圈儿都需要一个葫芦,当时他一个葫芦一个葫芦的比照,一旦发现合适的马上就会锯下来用,葫芦剩下的大部分也只能丢掉了。最终完成这个作品时,张大爷看着精美的电视塔时感到非常自豪。

                                      2009.10.17
                                      (新闻来源: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