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 当天,并称天津“三绝”的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狗不理包子、天津耳朵眼炸糕,共同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递交了制作技艺的“非遗”申请,力争打造驰名海内外的天津“非遗”名牌项目。
据了解,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始创于1927年。“十八街”三个字原本指麻花铺子坐落的那条老巷子,经历了82年的风雨磨砺,如今该品牌已成为深入人心的麻花品牌。
狗不理包子制作技艺传承更是长达150年之久,由于此项技艺独特,使得狗不理品牌家喻户晓。
耳朵眼炸糕创始人刘万春在清光绪18年(公元1892年), 与其外甥合伙在北大关(今北门外大街)买下一处8平方米的门脸房开起了“刘记炸糕铺”, 因为炸糕铺紧靠着一条不足1米宽的小胡同,名叫耳朵眼胡同,于是久而久之,人们便称这里的炸糕为“耳朵眼炸糕”。炸糕因“糕”与“高”同音,寓意步步登高,深受津门百姓的喜爱。
2009.06.15
(新闻来源:渤海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