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 河西区挂甲寺街正式收到了文化部命名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牌子,成为市内六区获此殊荣的首个街道。在这次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活动中,本市14个地区通过严格审核,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记者 韩爱青 通讯员 王琦 李悦
14个地区被命名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推动民间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国家文化部日前主办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活动,命名对象是在当地广泛开展、特色鲜明、成效突出的某种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对当地群众文化生活及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县(县级市、区)、乡镇(街道)和社区。此活动两年命名一次,一旦该地区审核不达标,主办方可随时取消其命名资格。
文化发展有瓶颈
尽管这些地区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但在这些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和发展方面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像挂甲寺的两大法鼓,鼓会普遍面临会员年龄偏高,一旦这些老会员“退休”,法鼓将面临失传。北辰区农民画除了少数农民画作家走向商业化运作外,大部分农民画还未真正接受市场的检验。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的这些地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链接】
本市14个“艺术之乡”
武清区(书法、绘画),宁河县(木雕、评剧),宝坻区(评剧),汉沽区(飞镲、刻字版画),北辰区(绘画),静海县(书法、绘画), 塘沽区(版画),大港区胜利街(剪纸), 大港油田(民间绘画),大港区太平镇(书法、绘画),津南区葛沽镇(花会),东丽区无瑕街(花会),西青区杨柳青镇(杨柳青木版年画),河西区挂甲寺街(花会)。
2009.02.12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网——天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