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天津有一群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
                      
                                 
 

  在天津,活跃着这样一群特殊的志愿者。他们不论严寒酷暑,稍有空闲便聚在一起,奔波在津门故里的大街小巷,利用各自的专业知识,调查、考证、保护历史建筑。 两年来,通过这个民间“抢救队”的努力,200多处鲜为人知的历史建筑有了“身份”, 南京路100号张勋旧居等多幢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得以保存下来。他们就是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
  “虽然我们不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职人员, 但大家的专业精神和实践经验却一点也不差。” 该团队成员“饱蠹鱼”告诉记者。据介绍,这支志愿者团队成立于2006年11月11日,最先是通过网络相互交流,后来从网上走到网下,开始有计划地对天津的建筑文化遗产进行大规模调查,其成员有“老街”、“老穆”、“饱蠹鱼”、“北阙”、“龙猫”等三十多人,他们当中有工程师、编辑、会计和自由撰稿人、在读硕士生等,普遍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他们各有所长,分别掌握历史学、建筑学以及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等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团队在历史建筑调查过程中,发挥优势各司其职,有的负责建筑风格和价值的确认,有的查找文献考证建筑人文历史,有的采访相关名人后代和居民,有的拍摄照片、录音录像……虽然年龄、职业、教育背景不尽相同,但大家却有着共同的心愿: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历史建筑保留在影像里,而且要使之更多地挺立在津沽的土地上,用实际行动为保护天津文化遗产尽一份力量。无论是寻访调查建筑、撰写调研报告,还是进行口述史采访、与有关方面交涉保护濒危历史建筑,大家都自愿参与,没有任何报酬。
  据有关资料记载,“辫帅”张勋除浦口道旧居外,还在南京路附近住过,但其南京路旧居始终不为人知。后来团队成员几经周折找到张勋之孙, 通过他和居民的指认,最终确认现南京路100号就是张勋旧居。2007年上半年,该建筑有拆除计划, 团队立即给有关方面写了报告, 提供证据证明其历史价值,经过努力使张勋这处旧居得以保存。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两年来,这支民间“文化遗产抢救队”的足迹,踏遍了海河两岸每一片历史街区,寻访了百余位名人后代及其亲属,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口述史料;查证了马占山旧居、龚心湛旧居(胜利路)、卢景贵旧居等200多处鲜为人知的近现代历史建筑,帮它们找到了“身份”; 举报了十余起非法拆除、破坏历史建筑的行为,帮助多幢历史建筑躲过了“灭顶之灾”。如今, 这群志愿者的行动已赢得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扬。今年6月,该团队在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评选中,获得“年度贡献奖”,得票率居各获奖团体之首。

                                   2008.10.25
                                 (新闻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