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拓宽公共空间 提供展示舞台
                  让非遗“活”在百姓中
                      
                                 
 

  燕乐茶馆、中华曲苑、群英戏院……这些在近现代天津历史上曾红极一时的民间艺术展示舞台,近年已陆续拆除。中国民主同盟天津市委员会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公共领域中不断被边缘化,占领的公共性文化空间狭窄、缺乏基础是重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公共性文化空间,是指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公共场所,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然而目前,个别“专家”在制定抢救方式时,只局限于案头书斋,注重文本体系的编写,缺乏针对公共性文化空间的人文关怀和在时空上的培植、引导,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缺少展示的舞台,难以引起社会的认同。
  中国民主同盟天津市委员会建议, 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现有博物馆、 文化馆等各种文化场馆的文化空间,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通过举办庙会、传统节日庆典和民俗专题纪念活动等形式,扩大其在市民中的影响力。除此以外,还可以尝试建立以民俗事象及其文化内涵为主的活态民俗文化保护区,以此带动文化创意的产业化、市场化。

                                  2008.10.09
                               (新闻来源:今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