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王松小说创作研讨会在京举行
                 
 
                                                    
 

  日前, 文艺报社与市作家协会在北京联合召开王松小说创作研讨会,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功,中国作协副主席、天津市作协主席蒋子龙,文艺报总编辑、评论家范咏戈等出席研讨会。来自北京的雷达、何西来、吴秉杰、胡平、李敬泽、牛玉秋、孟繁华、贺绍俊、白烨、张陵、李建军、王干、施战军和本市的滕云、夏康达、臧策等著名评论家出席研讨会并先后发言。
  王松曾获得首届天津市青年作家创作奖的提名奖和第二届青创奖大奖。多年来,王松始终以一种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在文学园地勤恳耕耘,创作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在全国文学界具有一定影响。近几年,王松主要从事以知青生活为题材或背景的小说创作,《后知青的猪》《葵花向太阳》《一河红旗》《眉毛》《双驴记》《蟾蜍怒放》《猪头琴》《秋鸣山》《哭麦》等中短篇小说试图以全新的角度阐释和表现那段特殊的历史,引起文学界广泛关注,有评论者称其以“后知青文学”的姿态重新进入知青题材。与会者认为,知青生活、知青现象作为影响了几千万个家庭和整整一代人以及城市和农村的一种全民族的文化现象,往往是最易于被概括而最不易于被理解, 最易于做简单判断而最难于深入, 最普通、最丰富也是最具挑战性和创作难度的文学写作之一。王松近期的小说创作悬置了知青历史的意识形态性,也弱化了知青文学语境中的城乡冲突,开掘出关于知青历史的更为深刻丰富的内涵, 体现出丰沛的艺术创造力。 在王松的知青小说中,更多的是对那段历史中人性的全面而深刻的审视,这些小说,也为知青题材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从艺术上看,王松的小说在奇诡的故事内核中表现出一种传奇性, 在冷静平缓的追忆中往往埋藏着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 这种传奇性超越了一般的故事,在审视拷问复杂人性、表达情感以及在小说文本的构成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凝聚了极大的张力。

                                   2008.05.04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网——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