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京剧走进课堂:现代化更要记住传统
                                                    
 

  中小学音乐试点开设京剧教学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 京剧作为国粹有必要传承下去, 但如何让孩子们喜欢京剧、有无必要进入课堂、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天津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刘长兴认为,越是现代化越要记住传统,京剧走进校园是国家提高软实力的标志。
  刘长兴说,京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历史以及社会学方面的知识,把京剧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纳入国家课程体系,说明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是站在提高软实力的高度上推进课改,这对传播传统文化更加有利。
  他认为,此次京剧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走进中小学生课堂,是在教育界开展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大大丰富了中小学艺术课的内容。新课改提倡学生的学习应由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过渡,京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形式,它的唱念做打、它的舞台服装等就蕴涵了多学科的内容,又属于美术课的内容。孩子们可以通过学习京剧接受品德教育、感受艺术之美,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寓教于乐。
  天津市红桥区实验小学从2006年起成立了京剧社团,到目前成员已发展到20多人。从社团成立之初同学们对京剧的一无所知,到现在有板有眼地表演,校园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对京剧产生了兴趣。
  校长刘冰说,京剧走进课堂,就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京剧知识,知道一些名曲片段,帮助他们学习欣赏京剧的韵律之美、唱腔之美。京剧教育的目的是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同学们对京剧的兴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它转变为特长。我们不是为了培养京剧名家,不是要成批打造小“阿庆嫂”、小“杨子荣”。
  “学校不会留‘京剧’作业,当然也不存在增加学生负担的问题。”以办团的经验来看,刘冰最担心的是京剧进课堂在全市启动后师资不足的问题。
  刘长兴提出,除了加强对音乐教师的专门培训,孩子们学习京剧还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比如可以采取校内外结合的办法。天津有着深厚的京剧氛围,要利用社区里丰厚的资源,让学校与社区联动起来,学校可以把社区里的京剧老师请进来, 也可以让孩子们走出去到社区表演,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 反过来也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尤其应该把京剧学习与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那些喜欢京剧的孩子把兴趣当成特长来发展。
  刘长兴表示,除京剧之外,还要重视其他传统文化艺术的有效传播。天津市万全道小学开设曲艺课程和三代诗文诵读课程多年,学生们受到艺术熏陶,提高了文化品位。天津市还将书法课设为必修课程,教材由政府买单,这些无疑都将有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2008.02.29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网——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