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民间绝活亮相津南首届民俗文化艺术节
                                                    
 

  明明看到上下翻飞的两根木棒在高跷人手中“相击”,却听不到声音;肩扛500公斤宝辇的8名壮汉健步如飞,上坡下桥,宝辇却一直保持水平位置; 带有情节的喜剧小品也成了传统花会的笑料。操劳了一年的农民们在昨天的花会表演中秀开了绝活。
  高跷演出 展现“三绝”
  昨天下午,来到津南首届民俗文化艺术节上,首先上阵的是高跷表演中的第一绝“有声棒”。只见在没有任何锣鼓伴奏的情况下,站在高跷上的表演者舞动手中的双棒,做出“苏秦背剑”、“白鹤亮翅”、“玉带缠腰”等高难动作的同时,手中的双棒相击。接下来的第二绝则是“无声棒”。只见表演者手中的双棒依旧上下翻飞,套路如常,劲道如常。但令人诧异的是明明看到双棒相击,耳边却再也听不到棒声。原来,经过多年训练的表演者在两棒相击的瞬间将力道撤去,两棒之间仅存一韭菜叶宽度。第三绝看似简单,其实对于表演者的“硬功”要求更高。在名为“双飞燕”的表演中,双腿带动双跷交替慢起慢落。每次一条腿高高抬起时,表演者的全身重量都要落在一根高跷上。单跷落地时,表演者还要做出各种飞翔的动作。
  杠箱表演 笑声不断
  在另一片表演场上没有阵阵的喝彩声,而是不时爆出震耳的欢笑声。这道花会没有锣鼓、音乐伴奏,而是由几名分别扮成县太爷、太太和喊冤者的表演者组成的表演团。虽然剧情只是由喊冤者拦路和县太爷问案两部分组成,但由于其间三人的唇枪舌剑、插科打诨、不恭调侃,加上热情群众的“友情客串”,使得这道花会滑稽诙谐、妙趣横生。等到太太被责问、奚落到狼狈不堪时,人群中爆出阵阵笑声。
  了解得知,由于演员一直在箱内、箱外及杠上进行表演,所以这道花会名为“杠箱”。经过多年演变,表演者在节目中加入了许多现代小品或者化装相声的笑料,还在演出中与群众互动。这也是葛沽花会中唯一语言类绝活。
  宝辇出行 再现绝活
  民俗文化节中,宝辇出行是一道重头戏。重达500公斤的宝辇被八名壮汉稳稳抬起,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但随着宝辇前两名指挥者的一声令下,八名动作一致的抬辇者一齐健步如飞快速向前跑去;一声“停下”的命令下达,八人又齐刷刷地停了下来。接下来的走“8”字形、原地360度“转辇”、“龙蛇形”、“上下桥”表演过程中,八名抬辇者肩上的宝辇始终保持水平和平稳,真是上下不颠簸、左右不摇摆、前后不晃动。没有多年的磨合,完成这样的表演显然是不合能的。
  此外,在昨天的民俗艺术节上,市民还观看了诸如舞龙、小车会、旱船等多种传统花会表演。举办者表示,其中像宝辇出行这样的花会已经有600多年历史,在当地流传了十几代。

                                2008.02.23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网——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