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国图宏富古籍馆藏 化身千百服务学术
 
                                                  
 

  日前,国家图书馆主办,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国家图书馆文化教育培训部承办的“文明的传承——国家图书馆古籍影印出版成果展”在京举行。
  古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传承文明的重要形式和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然而,由于历史上屡遭政治动荡、兵燹水火之厄,古代典籍大量散佚,善本古籍更是珍如凤毛。这些仅存的善本目前多为公藏机构作为文物进行保护、收藏,不能再像普通图书那样任人翻阅,然而,它们无可替代的资料价值,又使学者不能不使用这些善本古籍。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对古籍的保护,不断加大投入,在国家财政支持和文化部的统筹规划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协作下,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家图书馆秉持“揭示馆藏、服务学术”的理念,在如何处理好古籍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上做了大量的探索。自1985年起,利用缩微拍摄等现代技术对古籍善本进行再生性保护,拍摄了三万余册濒危珍稀古籍,供到馆读者阅览;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善本古籍数字化、影像化的尝试和探索,现已完成全部古籍机读目录数据的制作和发布。为从根本上解决古籍保护与流通使用的矛盾,还大力开展古籍影印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二十年来,采用整理提供底本或自行编辑出版等形式,共影印了万余种馆藏古籍,分藏于各地的百余家图书馆、科研院所。
  此次展览是国家图书馆古籍影印出版图书成果的首次集中展示,也是继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古籍原生性保护成果展——“文明的守望:中华古籍特藏珍品暨保护成果展”之后,我国最大规模的古籍再生性保护成果展。  据国家图书馆馆长、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詹福瑞介绍,“通过这次展览想让大家了解古籍在社会中应该占有的地位。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古籍的保护与利用要走两条路 ,一条是原生性的保护 ,另一条是再生性的保护。后者通过数字化、缩微胶卷、影印图书,将其化身千百,使读者能够读到、使用到这些书,同时避免古籍被反复翻阅,损坏原书。两条腿走路,是当今古籍保护很重要的道路。”
  此次展览规模宏大、品种丰富 ,共展出珍贵古籍影印本1200余种,15000余册。品种之多、数量之巨,令人叹为观止。以国家图书馆为首的众多收藏机构所藏珍善典籍的影印本尽汇于此:既有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也有涵盖上万种古籍,将古籍保护开发利用与学术研究完美结合的“古籍专题丛书”;更有作为尊贵国礼,走出国门,向世界传递文明与友谊的古籍特装图书。中华再造善本一期工程出版图书亦是首次完整展出。
                                   2007.12.12
                                 (新闻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