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238斤“德同官砝”佐证津门漕运盛景
 
                                                  
 

  市民孙先生家中收藏了一块“德同官砝”,专家表示,官砝就是当初漕运兴盛时期,官方用来给盐称重的计量工具。官砝的发现是天津漕运繁华鼎盛的一个重要佐证。
  整块官砝由青石制成,表面略显粗糙,上面刻有明显的“德同官砝”字样。官砝的上端有一个把手,看上去,秤砣外观很像过去的石锁,把手的中心还有一个椭圆形的洞,除了一面刻有“德同官砝”字样,另一面还刻有“官砝”的铸造时间。官砝自重为238斤。据孙先生讲,官砝是在东门里的“德配天地”牌坊下面发现的 ,当时,有一户人家用它垫在泔水桶下面,同时发现的一块400多斤的官砝,已捐赠给了老城博物馆。
  老城博物馆馆长蔡长奎表示,中国自古就对计量单位实行控制,官砝其实就是过去官方用来称盐的一种计量工具。作为国家计量单位的标志,古代称这种砝码为“官砝”或“官码”。最初古代的大砝码都是用大石头雕刻而成的,所以砝码两字的偏旁部首均为石字边。
  据了解,由于天津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不仅是京畿重地的门户,也是南北大交通的枢纽。漕运分为河漕和海漕两大部分,但甭管是哪一路的漕运,都必须从南北大交通的要道天津进行中转。
  资料显示,官砝这一计量工具在《长芦盐志》上只有文字记载,“官砝”实物的发现无疑是漕运文化兴盛的一个重要佐证。对于“官砝”的使用,有专家认为,使用官砝称盐时,在秤杆的一边坠上盐袋,一边则挂上官砝,秤杆持平则表示盐的重量和官砝的自重相等。还有专家则认为是以“曹冲称象”的形式,将“官砝”放入船中,找到吃水线,再放入粮食或盐称重。
                                       2007.10.28
                                 (新闻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