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社文报道
 
                  倪斯霆:搜存天津通俗
                                                
 

   经常到古旧书店买书或到图书馆古旧书部查书的文化人,大概都遇到过倪斯霆 。这位45岁的天津通俗小说史专家,也是一位民国天津通俗小说史料收藏家。丰富的史料收藏,使他在民国通俗小说整理出版和研究方面成果迭出。
  倪斯霆认为,只有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在研究领域才有发言权。在十几年前的一次天津出版志研讨会上,群贤毕至,各抒己见。举凡民国时期天津科技、卫生、文教以及工农业等方面的图书写作与出版,均列入了编撰提纲。但在文学创作与出版这个全国出版志均要重要表现的门类上,大家却相对无言。面对冷场,倪斯霆凭借自己多年收藏和研究民国天津通俗小说的经验 ,提出了一个问题 :通俗小说算不算文学? 如果不算,那作为当时北方最大商埠的天津,确如人们所言,是文学的沙漠,而非绿洲;如果算,那就不是沙漠与绿洲的问题,而是如何看待这片绿洲了。循此思路,会上便展开了争论。前些年出版的天津出版志终于将民国天津通俗小说创作与出版列入了专章。
  近二十年来,为全面搜集民国天津通俗小说资料 ,倪斯霆不避寒暑 ,在天津、北京、山西等地逛书摊,钻图书馆,寻访已故通俗小说家的后人及知情者 ,得到大量小说连载时的报刊 、单行本以及作者照片。经倪斯霆辛勤整理,刘云若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旧巷斜阳》得以再版。在宫白羽之子宫以仁的支持和帮助下,倪斯霆撰写了《宫白羽传》。此外,他还参与了有关志书的撰写,在《天津日报》、《城市快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多组研究民国天津通俗小说的系列文章,史料丰富而独特,在读者中颇有影响。
  民国通俗小说分南北两大阵营,南派起步较早 ,以上海为中心 ,在民国初年至上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曾经着实“热闹”了一番。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筛汰,能够流传下来并在今天的读者中产生影响者,却只有寥寥几部。而北派则以天津为中心,起步较晚,在上世纪30年代以前,当南方已沸沸扬扬之时,天津除了董濯缨、董荫狐、赵焕亭、潘凫公及戴愚庵等几个操觚鬻文外 ,基本上是一片沉寂 。直至上世纪30年代以后,刘云若、还珠楼主、宫白羽等人崛起,虽与南派相比,他们人单书寡,但却佳构迭出,以少胜多,很快便与南派分庭抗礼,平分文坛秋色。此后不足几年,随着郑证因、徐春羽、朱贞木、李山野、李燃犀及望树楼主等人的出现,天津的通俗小说遂由北入南,迅速风靡海上文坛,使南派作品相形见绌,将民国通俗小说创作推上了最高峰。倪斯霆认为,由于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偏见,对民国时期天津通俗小说的创作与出版采取一种“虚无”态度,相关资料的搜集工作受到影响,需要大力弥补。可喜的是,近年随着坚冰的打破,民国天津通俗小说的重印、研究以及投拍影视已显出方兴未艾之势,中国现代文学馆将刘云若、宫白羽、还珠楼主3人各列专柜介绍,说明人们对民国天津通俗小说收藏与研究的重视。
                                   2007.01.14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