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为嘛叫婆婆顶
  若干年前,公家庄公员外的闺女公英的奶上长了个疮,疼得她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丫环跟她睡一个屋儿,俩人亲如姐妹无话不说,丫环说:“小姐,我看您这两天烦不安紧锁眉头别是有心思吧?”公英小姐说:“傻丫头,我哪有什么心思,是让病拿的。”于是讲出了长奶疮的痛苦,并叮嘱不要让她的父母知道。
  几天过去了,公英小姐的病日重一日,丫环心痛,就偷偷地禀告了老夫人。老夫人知道了,公员外能不知道吗?没想到公员外是个糊涂虫,以为小姐的病来得蹊跷,不但不给治,还不分三七六四地胡卷乱骂一通。疾病缠身本来就焦心,父亲又话里话外地骂她不安分守己,一气之下,小姐在夜里跳河了。无巧不成书,河里有一条小船儿,老渔夫撒网,女儿摇橹,趁着月光正在打鱼,见有人寻短见,闺女急切地说:“爹,有人跳河了,我去救她。”不由分说,像只花里宝子(青蛙)扎到水里去了。闺女在水里托着,爹在船上拽着,把公英小姐救上来,给她换上干爽的衣裳,一边给她梳理一边儿探听她的心思。当得知她因患奶疮受了委屈而自杀时,老渔夫说:“我当是嘛事呢,这点事儿也引起小姐犯傻?我出个偏方就能治好您的病……”第二天,他到地里挖来一篮子长着锯锯齿长叶、开着黄绒球似的小花的野菜,熬成汤药叫小姐喝了,又叫女儿把野菜整根地捣成烂泥状给小姐糊在疮上,接连治了几天,疼痛消了。公英小姐知情不过,就拜了干爹。公英小姐的病好了,渔家父女把她送回了公家。公员外老两口子见女儿活着回来,高兴得流出了泪,拿出银钱表示谢意。老渔夫说:“您这不是隔着门缝儿看人——把人看扁了吗?俺爷俩救人可没有想过钱哪。小姐的病虽然好了,但为了去根儿,还得吃些日子的药。那野菜长着锯锯齿长叶,开着黄绒球似的小花,千万别搞错了。”公员外说:“你家姓蒲,我女儿名公英,这药草就叫蒲公英吧。”大家都说:“这个名字不错。”公员外老两口子因为错怪女儿,心里有愧,就亲自到地里去采挖蒲公英。回家的路上,老婆子还把盛蒲公英的竹篮子顶在头上。丫环调皮,拉着小姐边指窗外边说:“看!婆婆顶,婆婆顶!”意思是,老婆婆(即老太太)顶着药草来了。
  后来庄户人家就叫蒲公英为婆婆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