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食
  天津居民的副食品种十分丰富,既有鸡、鸭、鱼、肉等荤类食品,又有豆制品制成的各类“素货儿”及各种按节令上市的蔬菜。尤其是海鲜水产品的食用居家庭餐饮之首,居民向以食海货为荣,“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即为当时居民饮食风俗的一种时尚。
海鲜水产食品
  天津的水产品既有河产的鲫鱼、鲤鱼(俗称拐子)、鲢鱼、刀鱼、白鱼、虾、蟹、黑鱼、鲶鱼,又有海产的海蟹、对虾、黄花鱼、比目鱼(俗称“鳎目鱼”)、平鱼、鱠鱼等。由于天津濒临渤海,海产品中鱼、虾、蟹等都是依照渔汛按时上市。因此海鲜类食品成为天津人的主要副食,俗称“吃海货”。
  天津有“十里鱼盐新泽国”之称,故讲究吃鱼虾,四季鱼虾不断。初春最先上市的是鲫头鱼,随着便是对虾、黄花鱼、鱠鱼,五六月份是面鱼、白米虾,伏天里有肥大的鳎目鱼,同时还有刀鱼、青虾、鲁鱼、鲫鱼,到秋天有螃蟹等。关于螃蟹,有“八月团脐九月尖”之说。在海蟹上市的季节,家家户户争先购买,先尝为快。此时,大街小巷鲜味飘香。此,还有“一,二平,三鳎目”之说,尤其讲究在伏天里吃鳎目鱼。显示出津人爱吃鱼,会吃鱼的水平。在海鲜产品的食用口味上,以清蒸、清炖、红烧为主,讲究的是鲜味纯正。在其所普遍食用的河鱼类里,最有地方特色的要数银鱼,食用方法一是煮银鱼汤;另一种是用鸡蛋清与银鱼调成糊状,加上调味料,然后用温油炸至金黄,即可食用,这种食品外焦里嫩,民间称之为“银鱼托”,此外还有一种类似于银鱼的鱼种,称为“面鱼”或“面条鱼”,用其炸制的鱼托称为“面鱼托”。因其价格较银鱼便宜,因此一般的中下层市民都喜欢食之。银鱼则作为一种珍贵的饮食品种,跻身天津名优特色食品的行列。
  还有煮、炒田螺是人们喜欢的佐餐食品,食用方法可用清水煮熟,用牙签将肉挑出,佐以醋蒜,味道极鲜;可用油炒熟,配料以姜、蒜、葱、尖椒为主。别有风味。每到田螺上市的季节,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卖田螺的贩,成为市井的特色“景观”,吸引着众多的食客。
素、荤及腌制食品
  素货儿 是对副食品中豆腐丝、香干、粉皮、素帽、面筋及各类豆制品的俗称。20世纪20——30年代,豆制品以石头门坎德素园的制品最为有名。当时,一般的居民家中都以此作为配菜。到了20世纪40年代以后,石头门坎德素园虽不再兴旺,但人们喜吃素货儿的习惯并没有改变。
   菜肴与八大碗
  居民喜食的菜肴有荤、素之分。荤类食品除鱼、虾、蟹等海鲜外,还包括鸡、鸭等家禽和野鸡、野鸭、大雁、麻雀等野禽,猪、牛、羊等肉类等等。
  天津菜虽未被列入菜系,但其受京、鲁菜系影响,注重肥鲜、嫩熟,讲求色、香、味一应俱全,以经济实惠为世人称道。旧时,最具特色的是扒海参、扒肘子、扒肉条、扒鸡腿、扒鱼翅、扒面筋、扒羊肉条、扒鸭条等著名的“八扒”,以及红烧鲤鱼、红烧牛肉、蟹肉羹、烹对虾等20余种菜肴。在这些菜肴中,任何8种拼在一起都可成席,故民间谓之“八大碗”,是许多人家喜庆宴会的必备食品。此外,还有许多搭配特殊的具有地方风味的菜肴,如夏季常吃的西葫肉馅、倭瓜白米虾馅、倭瓜白米虾汤;秋季的麻酱拌菠菜、拌蔓菁旱萝卜丝、清蒸咸鱠鱼、炸铁雀、鲫鱼汤、烧猪肉比目鱼等各种美食。
  居民的食俗特点之一,就是根据季节定菜谱,什么季节产什么就吃什么,讲究的是吃鲜。春季有菠菜、韭菜;夏季、秋季有黄瓜、豆角、辣子、茄子、芹菜、萝卜、蔓菁、西葫、倭瓜、冬瓜等;冬季则主要食用大白菜。大白菜是人们食用时间最长的菜品,而且食用方法多种多样,被人们称之为“当家菜”。每年入冬以后,居民们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购置大批的大白菜,并贮存过冬,整个冬天就以大白菜为主要的副食菜品。后来,随着天津开埠,9国租界的设立,番茄(西红柿)、卷心菜(洋白菜)、洋葱头等亦被引进天津,但很少为当地人接受,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成为大众化食品。
  近几年来,由于科学的进步,蔬菜的种植多采用棚养,因而无论哪种应季蔬菜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使饮食更加丰富多彩。
  腌制菜、蛋旧时,由于蔬菜的供应季节性极强,故人们多在蔬菜旺季时购买大量应时蔬菜,将其加工贮存,以便淡季时食用。加工的方法以腌、晒为主。腌制的蔬菜主要有萝卜、芥菜(俗称“疙瘩头”)、雪里蕻、甘露(俗称“地葫芦”)等,方法是将蔬菜洗净,用大盐化成水在大缸或瓦罐里浸泡数十日,腌成咸菜。鸡蛋、鸭蛋也可以用此方法腌制成咸鸡蛋或咸鸭蛋。
  晒制的蔬菜主要有小白菜、茄子、萝卜等;水产品有对虾、小白米虾、小鱼等。鱼在晒以前还要经过一道工序,即将鱼放入锅中,以炉火焙干,再晾晒数日即可储存,故也称之为“锅包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