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钱会
  攒钱会,是民间自发的一种经济互助组织,它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普遍流行,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水平较低的社会状况。成立攒钱会,民间俗曰“办个会儿”,人数在10个或12个不等,每人每月攒钱多少一般由全体成员商议而定。钱集中起来后,由全体成员抓阄来确定使用的先后顺序,比如;抓到一号的,则第一个月使用;直到每个人轮流一遍为止。也有的攒钱会为了照顾急需用钱的成员而让其首先使用,但这样做必须征得全体成员的同意方可实施。这种攒钱会在当时起到了经济上互助的作用。在单位由工会组织的“互助会”同样也起到了这种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民间经济互助组织,慢慢消失。
混混儿
  混混儿,是天津特有的一种流氓组织,俗称“混星子”或“锅伙儿”,是由地痞、流氓、土棍等乌合之众所组成的。它兴起于清初,衰落于清末。民国年间,军阀混战,社会动乱,混混儿组织又乘机而兴起,作恶于社会,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真正根除。
  混混儿组织的形式不是特别严密,加入或退出没有任何仪式,也没有特别严格的规定,成员之间都以兄弟相称,其首领称作“寨主”,下有“副寨主”等。其成员大都是好吃懒做之徒,平时无所事事,一有机会,就争行霸市,扰害社会。一旦被捉归案,要能耐住苦刑决不求饶,否则就“栽了”,行话也称作“走基”,就会被人看不起而丧失混混儿的资格。混混儿们在集体行动之前要聚在一起吃饭,“锅伙儿”一词即从此而来。每次行动所搜刮勒索来的钱财,要由“寨主”按各自的出力大小进行分配。混混单独行动所得来的钱财则归自己使用,无需上交。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是个水陆码头,往来的货物川流不息,“脚行”业和渡口是个赚钱的行当,因此这也是混混儿们把持控制最多的行业。混混儿们争夺脚行一向是强取豪夺甚至以死相拼,一旦得手,脚行的全部生意就要由他们来经营,他们一般是索价极高,但具体劳动者的所得报酬被压得极低,从中牟取暴利。他们所把持的渡口也是高价索取摆渡钱,有的甚至当河拦一道大绳,派人把守,勒索往来的船只。
  混混儿们的另一种敛财方法是“抄手拿佣”。他们出面把持行市,强迫货主把货物交给他们,再由他们转卖给商贩,然后向双方收取佣金,如果有人不服从,他们就要耍横行凶,大动干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天津靠河临海,水产品非常丰富,因此天津的鱼行也很多,而这些鱼行大多被混混儿们所把持,天津人称这样的混混组织为“鱼锅伙”。鱼锅伙,实际上就是鱼商和渔民与小商贩之间的经纪人,他们公开向双方索取酬金,靠嘴皮子拿佣钱,带有牙行性质。他们把渔民或鱼商的货物赊给小商贩,待收回小商贩的货款后,再给渔民或鱼商结款,行话称之为“开片”。鱼锅伙没有本钱,耍嘴皮子为双方搭桥,一方面赊购,一方面赊销,从中得到佣金。鱼锅伙把持的鱼行,一般有一二间简陋的房子,两杆大秤,一张账桌,一个钱柜,一本流水账(行话叫“溜子”),就可开门营业。他们在各河码头占地为王,渔民和鱼商的船进了码头以后,他们争先劫船和扣货,鱼虾开价多少,一概听鱼锅伙定。货主没有定价的权力,而且过秤时也全由鱼锅伙做主,他们在货物一进一出过程中肆意克扣。他们对渔民的另一种剥削方法是“放冬账”,也称“包网”。渔民们到冬季收船上岸时,因没有收入而生活陷入困境。鱼锅伙便趁人之危,借款或借粮给渔民,使渔民得以维持生活和有能力修船、补网,做转年开春出海捕鱼的准备工作。但是,渔民转年所捕捞的鱼虾要全部交给包网的鱼锅伙代卖,价格全凭鱼锅伙定夺。由于鱼锅伙与官府暗地相勾结,因此官府对他们的不法行为并不干涉。
  混混儿之间在争行夺市的过程中出现矛盾时,通常是通过打群架的方式来解决,有时双方约定时间地点进行群殴,也有时是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每次恶斗之前,他们都要事先集合,摆出所有的兵器进行示威,并选出几个准备牺牲的混混儿,一旦闹出人命,就由他们去抵案。混混儿之间的群殴一般不敢闹出人命,除非对方欠下血债。群殴后如无人员死亡,则混混儿中有声望的老前辈便会出面讲和,经双方同意后,就置办酒席,约定双方同一时刻赴宴,弃嫌归好。双方进门时要按规矩,先进者后出,后进者先出,以示公平。和解之后,双方矛盾从此了结。
  混混儿争行夺市也有的是单枪匹马的上门耍赖讨打拿份子钱,一般是独自上门行衅闹事,扬言要抽头取利。对方如果调和不成,打手们就手拿斧把,狠命死揍,混混儿躺倒在地,双手护头,双腿内合护裆,不可躲避,不可告饶,不可呻吟。打到一定时候,主家怕闹出人命,就让打手停止,然后问清楚混混儿的姓名住处,命人抬他回家养伤,并送礼钱。从此,混混儿就可拿到一份“份子钱”。有时,混混儿也可能被打致残,但那样其名气也就更大,更能抬高其混混儿的身份。
  混混儿在穿衣打扮上很有特点,年龄不同,其衣着款式也不同。刚入伙时,横气外露,多穿一身青色裤袄,披一件青洋绉长衣,不扣纽扣,或搭在肩上,或挎在臂上,腰扎白洋绉搭包,脚穿蓝布袜子、花鞋,头上的辫子要续大绺假发,称做辫联子,越粗越好,搭在胸前。走路时与正常人不同,而是迈左腿,拖右腿,故作伤残之状,一副无赖的嘴脸;到了中年时,饱经世故,横气渐消,对人和蔼客气。穿着上是袍子短,马褂长,袖子较平常人长许多,目的是暗藏斧把,衣服颜色多为灰色,脚穿双梁布鞋,一些不入流的混混儿,甚至在腿带子上暗插匕首,俗称“攘子”;老年之后,横气全消,身着长袍短褂,绸缎缠身,整个一副绅士派头。他们一般都家成业就,一言一行也都谨慎小心,惟恐稍有差错而坏了一生的声誉。
  旧时的天津还有两种人与混混儿相似,但他们不能列入混混儿的行列。一种是“袍带混混儿”,另一种是“无乐忧”。袍带混混儿,是一种比较热心于地方公益事业的人。他们交际甚广,能言善辩,遇事爱出风头,也很善于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在调解矛盾过程中如遇到有一方坚持不让步而使其陷于尴尬的境地时,他们会跪地求饶或装疯卖傻,口吐白沫,装死吓人,直到达到目为止。袍带混混儿为人调解成功后,对事主双方送来的酬谢礼品一概收受,来者不拒,他们混的就是这碗饭;无乐忧,则是一些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没落人家的子弟,他们追求混混儿的派头,羡慕混混儿的作为,经常与混混儿泡在一起,穿衣打扮也全都模仿混混儿,但他们只不过是游荡于社会的二流子。
  天津的混混儿组织从清初兴起,到清末,其活动日益猖撅,袁世凯曾大规模清理过社会上的混混儿组织,其气势一时被刹住。但时隔不久,混混儿又开始在社会上抬头。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混混儿组织才彻底被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