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英豪霍元甲

程康萱

  在中国近代的武术史上,有一位传奇式的英雄霍元甲。他的武艺出众,又执仗正义,敢于与洋力士较量,为中华民族争得荣光。他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洋力士口吐狂言
  一九O九年(清宣统元年)春,上海滩出现了一个名叫奥皮音的西洋大力士。他是被邀来表演西洋力士技术的。一连十几天,上海北四川路上的亚波罗影戏院,每晚影戏演至一半,奥皮音都要登台表演举重,显露他结实的肌肉和各种奇姿怪态。每次表演约二十分钟,十分轰动。在最后一场演出结束时,奥皮音态度傲慢,吹嘘自己是“天下无敌的第一号大力士”,并嘲笑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不堪一击”。他狂妄地宣称:愿与任何一个中国人角力。第二天,奥皮音的这番狂言,在报纸上登了出来,一时舆论大哗。
  上海的爱国志士被奥皮音激怒了,都想杀一杀这个洋力士的威风。当时,江南一带文化虽盛,武功却不著,上海滩更少武术高手。有人提议,河北有个能人霍元甲,武功超群,尤擅技击,可请他来制服奥皮音。于是,一封快函从上海发往了天津。
                    “黄面虎”艺有渊源
  自古以来,燕、赵一带(今河北),侠义英豪众多,民间尚武艺之风很盛。天津静海县小南河村有个姓霍的人家,一门精娴武术,名扬四方。霍元甲一八六八年(清同治七年)出生在这样的武术世家。父亲霍恩第身怀祖传绝技“迷踪艺),走南闯北,未逢敌手,颇享盛名。霍恩第有十个儿子,元甲排行老四。论体质,霍元甲是兄弟中最弱的一个;但他酷爱武术,勤奋好学,技艺进步极快。他十二岁开始随父习艺,常常一人躲在屋后面枣园里偷偷练功。他继承家传“迷踪艺,又旁参各派,各种武术,内外壮功,轻重器械,几乎都练过一手。
  霍元甲勤学不辍,积十年之苦功,终于练就一身高超武艺。二十岁时,到天津城内经营药栈。栈中有伙计十来人,他便给他们传授武术,日日操练。附近一些武术好手,如刘振声、赵汉青等,也相继投奔而来。一天,当地的一些武术界前辈,为了识一识霍元甲的真功夫,在半夜里将两个重七八百斤的压路石碾,堵在药栈门口。怎料,霍元甲第二天早晨发现后,竟毫不在乎,等街坊纷纷前来围看时,先伸出右脚,将门右侧的石碾踢出数丈远;后又飞起左脚,把门左侧的石碾踹滚到另一个石碾边。霍元甲的大名由此传遍天津城。当时,人称霍元甲为“黄面虎”,并传说他有惊人功夫:“体软如绵,骨硬似铁,轻能走壁,力能举鼎。”
  据说,八国联军侵入华北时,有个俄国力士到天津卖艺,大吹大擂,说自己是“打遍中国无人敌。霍元甲闻讯,决意前去迎战。他对这位俄国佬说:“中国人比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君子斗,一种是小人斗,前者不伤人,后者要见血,用哪一种方法比,随你挑”。色厉内荏的俄国力士,一见霍元甲威风凛凛,就调了花腔,佯称隔天再赛。当晚却不辞而别,灰溜溜地离开了天津。霍元甲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一时传为美谈。霍元甲接到上海武术界同仁的聘请,要出战奥皮音。他二话没说,偕徒弟刘振声,星夜兼程,赶来上海。
                    “张园”比武美名扬
  一九O九年三月,霍元甲到达上海。他等不及好好休息,就请了翻译,陪同前往找奥皮音,谈判比武之事。奥皮音初来中国,不懂中国拳术比赛方法,只知西洋拳术比赛规则。他提出比赛时要戴上皮手套,只准击对方腰围上部,不许用足踢。霍元甲则认为,要采用中国擂台打斗的方法,手足并重,无所限制,如有死伤,事由天命。双方各执己见:虽谈判多时,却未取得一致意见。
  霍元甲一到沪,上海各大小报,即用大号字体刊出消息。
  华洋力土谈判比赛之事,也迅速见报。上海市民议论纷纷,奔走相告。霍元甲思忖:如果双方不在擂台正式比一次,难以使奥皮音口服心服,彻底认输。于是,他与上海武术界同仁商量,决定向奥皮音提出改为比摔跤,以身跌于地来分胜负。以后,霍元甲又几度上门拜访奥皮音。奥皮音无法推托,只好和霍元甲达成协定,订立条款,约期在张氏味莼园公开比武。
  张氏味莼园,上海人称为“张园”,座落在静安寺路上(今南京西路泰兴路附近)。张园占地数十亩,绿树掩映中,有几幢别致的西式小楼,还有一个广场,园内小桥流水,颇为雅致。当时的上海人,假日里常来此游览休憩。霍元甲和奥皮音比武的擂台,设在一处草地上,台高四尺,二十尺见方。
  那天,张园内外,人群熙攘。比赛约定是下午四时正式开始。但是四点钟已过,仍迟迟看不到奥皮音的人影。霍元甲派人去公寓找奥皮音,方知他早已逃之夭夭。观众得知此事,掌声雷动。
  这里还有一段插曲。奥皮音失约不来比武,使久盼这次角力的观众大失所望。有人建议,让观众中好手登台作表演比赛,以不伤对手为原则,身体倒地为胜负。有一个身材魁梧的张某,跳上台来向霍元甲挑战,霍元甲让徒弟刘振声先与他交手。刘振声出身于北方镖局,富有打斗经验;张某是一位拳师,也身手不凡。两人大斗十几个回合,不分胜负。于是,相约隔日再赛。第二天,霍元甲亲自上阵。只见他身高六尺,体格健壮,发辫盘束头顶,脸色赭黄,手脚敏捷,进退自如。比赛开始,两人环行于台中央,伺机进袭。交手几个回合后,霍元甲看准对方破绽,进脚揽手,突然将对方抱起,摔在地上。台下顿时欢声一片,经久不息。从此,霍元甲的大名不胫而走,威震江南.
                     “尚武精神”留人间
  霍元甲来上海,原是为了与洋力士奥皮音一决高低,比武结束即返天津。张园擂台比武以后,霍元甲名声大噪,上海武术界同仁极力挽留。在朋友的一再劝说下,霍元甲改变了原来的主意,决定留在上海。
  为谋生计,霍元甲在一些武术爱好者的赞助下,于一九O九年夏天,在上海闸北王家宅创办了一所精武体操学校。他自任教练,农励荪任校长。这是中国较早的一所武术学校。翌年,在精武体操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综合性民间体育组织——精武体育会,订有会旗、会服,以“三育”(体育、德育、智育)为会旨,以教练民族形式的武术为主要内容。精武体育会迅速发展,不久即在大江南北各大城市,以及新加坡、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设立了分会。精武体育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时,孙中山先生题赠匾额,亲笔写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并担任该会的名誉会长。长期以来,精武体育会在上海等城市和东南亚诸国有很大的影响。
  据说,精武体操学校创立后不及三个月,霍元甲曾惨遭外国人的暗算。那时,居住在上海的日本侨民不少,设在上海蓬莱路三元里有一所日本技击馆。几个日本柔道师听说霍元甲武艺出众,便追踪寻觅。一天,这批人来到精武体操学校,指名要霍元甲露面,一较身手,以分高低。霍元甲和刘振声如期赴约。刘振声先上场。日本柔道师抓住刘振声的衣襟,想用摔胶手法,把他摔倒;刘振声应以低弓步,似铁钉钉地,站桩岿然不动。两人打了个平手。
  接着,霍元甲出战。对手是一个体重二百来斤的大个儿,来势汹汹,一经交手,便意图翻跌霍元甲。霍元甲不慌不忙,后发制人,步武极稳固,看准时机,乘势借力一推,把日本“大块头”柔道师推出丈把远。对手防备不及,右手撑地,受伤骨折。这批日本柔道师恼羞成怒,由此积下怨仇,伺机报复。
  霍元甲原患有咯血症,到上海后,辛劳过度,时常复发。一天,有位日本卖仁丹药者,到霍元甲住处兜售药品,扬言此药可治咯血症。霍元甲大喜, 随即购买。岂料服了这药后,病情陡然恶化,咯血加剧,高热不退,送中国红十字会医院急救,终因抢救无效,在一九O九年九月病逝,年仅四十二岁。
  霍元甲,这位一代“武师”,壮年而殁。他的高超武艺和为中华民族争光的尚武精神,却长久地在民间流传。



                                 文献出处:中国近代爱国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