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寺与神牛
金振东
万松寺前有个欢喜岭,岭上长着不少的松树。山路西边卧着一块巨大的圆石,南面凿成石碑的样子。中间刻着神牛墓三个字。这座神牛墓咋来的哪?
古时候,在盘山圈的一个村子里,有个老实巴脚的庄稼人,叫华成。这天,他下地干活回来,走到半路上,忽听有“哞儿哞儿”的哀叫声。他看了又看,发现有只黄色的小牛犊,躺在山坡上,嘴里喘着粗气,眼里含着热泪,华成就把它扛回了家。
到家以后,华成给它熬了棒子面粥一口一口地喂它,到鹰嘴蚌,刨来了一把治跌打损伤的草药,熬好了让它喝。发现它的一只前腿摔折,又从河边折了一根柳木棒,截成腿骨—般长,在牛腿上割一条口子,把木棒绑在折骨上,然后用线缝好。经过两个月的护理调养,小黄牛的腿长好了,身子也肥了、壮了。
时间不长,小黄牛就学会了拉犁、驮水、驾车、载物,成了华成的好帮手。华成也特别喜欢它,白天三遭料,夜里三遍草。常拉它到河边滚泥,到山洼放牧。
这年春节过后,华成得了一场重病,一直躺了两个多月。直到三月十五日盘山桃花会的时候,他的病才稍稍好转,借桃花庙会的机会,骑着小黄牛去卫公庵烧香。华成进了大雄宝殿,烧上一炷香,一连磕了三个头,求神佛保佑他免去灾殃。老和尚告诉他,耍找个替身出家,驴牛当替身都行。华成心里不由得一阵难过。咋办好呢?这时,小黄牛走进来,几步奔到弥勒佛座下,扑通跪倒在地.老和尚咋轰也不起来。老和尚嚷到:“这是谁的牛呀?”华成说:“是我的牛。”老和尚说:“就让它给你当出家的替身吧?”华成说:“这可不行啊。”老和尚说:“为了你的病痛,就狠下心吧。”华成难过地看看身边的小黄牛,小黄牛却朝他连连点头。华成无可奈何地说:“师傅修修好,牛留下,您可别把它卖了,也别让它累着。”老和尚说:“这倒好办”。华成依依不舍地辞别了和他朝夕相处的小黄牛,拄着拐棍回了家。
第二天,老和尚想让小帮活的喂小黄牛,一看棚子里早没有它的踪影了。于是,让小帮活到处去找,好容易在万松寺前面的欢喜岭上找到了。第三天早晨,小黄牛又不见了,小帮活的到欢喜岭一看,在昨日那个地方吃草呢。奇怪的是,昨天吃过的草,又长高了。他把牛牵回庙里.老和尚和人打听,才知道小黄牛吃的叫牛王草。长牛王草的地方叫青草滩。
老和尚知道小黄牛的来历不凡,就想不让它干别的活,只是让它跟着小和尚去附近的邦均镇去买东西。早晨,老和尚先把银两和要买的货单,放在钱褡里,横在小黄牛的背上。当要牵着牛去买东西的小和尚喝水的时候,小黄牛又不见了。几个和尚找了八条沟七条岭也没找见。老和尚气得抄起写有“清规”字样的香板,把那个小和尚打了一顿。
丢了小黄牛,老和尚晌午饭也没吃好,躺在禅堂里养神,忽然,门外“哞儿”叫起来。出去一看,小黄牛回来了,钱搭子两头胀鼓鼓的。掏出一看,都是单子上列的东西,银子却剩不多了。在一包货的封皮上,还有一张“丰城号”的货款清单呢。老和尚惊讶得喜出望外,连连点头说:“神牛,神牛。”以后,老和尚买东西时,就先写好单子,让小黄牛自己去买;从没出过差错。
一次,有个皇帝来盘山游览,住在万松寺,听和尚讲了小黄牛的故事,又惊异,又有趣。叫随从拿了百两银子,装在钱褡里,没写购货单,看小黄牛到底买来什么东西。小黄牛回到了卫公庵。老和尚陪同皇上一看,银子一点也没有了,只有一包香,皇上哈哈大笑:“确是神牛,深晓朕意。只不过一百两银子买一包香,价钱太高了点呀。”老和尚说:“小黄牛是抬高了万岁的身价,普天之下,只有皇上才配得起烧这样价钱高的香啊。”
小黄牛没事干的时候,每天还是到欢喜岭青草滩那儿去吃牛王草。这里的草随吃随长,引起了小帮活的猜疑。他心想,人都说盘山下面埋着聚宝盆,说不定就在牛王草的下面。于是,他找来锨镐,在青草滩上挖了起来。挖着挖着,只听当地一声,一个石盆露了出来。小帮活高兴地把石盆擦了擦。抱着跑回卫公庵。小帮活见到老和尚说:“师傅,我在欢喜岭上挖到一个聚宝盆。”老和尚一看他抱的是一个粗糙的石盆,一笑说:“哪有的事呢,一个破石头盆子有啥用,先扔院里吧。”
这天,小帮活喂狗,不小心打坏了狗食盆,便把那个石盆拿来盛狗食。他把一碗剩粥倒进石盆,不料,狗吃了半天也没吃完。他正纳闷,老和尚走过来。见狗已吃饱,石盆里还剩不少粥,便嗔怪小帮活浪费。小帮活说:“师傅,狗吃了半天还是倒进的那么多粥,这个石盆肯定是宝盆。”老和尚哪里肯信,叫小帮活把石盆涮洗干净,从屋里取出一枚铜钱,放进石盆。一会儿功夫,石盆里变得满满的一盆铜钱,金光闪闪。老和尚万分高兴,说:“确是聚宝盆,这回咱可不到山外去化缘了。”老和尚用黄缎把宝盆包好,藏进大柜里。
一天,老和尚应一个财主的约请,要去为财主死去的老父超度亡灵。他怕把聚宝盆丢了,悄悄地从柜里取出,带到卫公庵北面的半山腰,见附近没有人,便在一棵大松树下,挖了个坑,把聚宝盆埋了起来,又在上面栽上了一棵小松树。
第二天,老和尚回来,马上到北山去找那棵栽在聚宝盆上的小松树。到那儿一看,惊呆了,漫山遍野长满了松树,一棵裸和栽的那棵小松树一模一样。一阵秋风吹过,涌起了滚滚的松涛。老和尚左挖右挖,到了也没找到那个聚宝盆。打这儿以后,卫公庵改名叫万松寺,寺北面的山改叫青松蜂。
文献出处:盘山志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