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称 马连良
  又名 温如
  国别 中国
  性别
  民族
  生卒年 1901-1966
  籍贯 北京
  关键词 京剧 演员 表演艺术家
  马连良(1901-1966) 天津戏剧博物馆“中国京剧发展简史展览馆”人物之一。 京剧演员。工老生。字温如,北京人。回族。9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先习武生,后改老生,10岁登台,演出《定军山》等剧。出科后向孙菊仙刘景然等诸名家学习,并吸收余(叔岩)派艺术之长,经长期艺术实践,发展为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马派艺术。马连良对艺术认真严肃,刻意求精,不但唱、念、做全面发展,而且武功根底深厚。他的嗓音清朗,唱腔委婉,酣畅中见俏丽,细腻中见洒脱,不少唱段风糜南北。马派念白,吐字轻重相间,发音虚实结合,富于音乐性和节奏感;马派做功,神情潇洒,内外和谐,他从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出发,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千锤百炼,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如代表作《群英会》中的鲁肃,《借东风》中的诸葛亮,《甘露寺》中的乔玄,《四进士》中的宋士杰,《苏武牧羊》中的苏武,《春秋笔》中的前张恩、后王彦承,《火牛阵》中的田单等。马连良革新传统剧目,并排演了大量新剧目。移植了梆子剧目《串龙珠》等。晚年演出《将相和》、《海瑞罢官》、《赵氏孤儿》等新编历史剧,以及现代戏《杜鹃山》、《年年有余》,并参加拍摄了影片《群英会》和《铡美案》。他还倡导乐队中重视月琴伴奏的效果。对服装、化妆、盔头、髯口等均有革新创造。这都是马派艺术的组成部分。他的弟子有李慕良、王和霖、言少朋、迟金声、马长礼、张学津等。
  马连良热爱祖国,1951年由香港返回北京,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曾赴朝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慰问演出。历任北京京剧团团长、北京市戏曲专科学校校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务理事等。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代表剧目编有《马连良演出剧本选集》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