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人物名称 |
包森 |
|
又名 |
赵宝森 赵寒 |
|
国别 |
中国 |
|
性别 |
男 |
|
民族 |
汉 |
|
生卒年 |
602-664 |
|
籍贯 |
陕西蒲城 |
|
关键词 |
抗日将领 抗日民族英雄 |
|
包森(1911-1942)
著名抗日将领,抗日民族英雄。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陕西蒲城三合镇义龙赵家村人。生于1911年7月21日。1927年包森入蒲城县第一高小,开始接触共产党。1932年2月,包森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集会宣传抗日被捕,释放后被派到泾阳、三原县领导农民开展游击战争。1933年秋,包森回到西安,第二次被捕,以“危害民国”罪判刑十年。在狱中组织绝食斗争,迫使监狱改变了对政治犯的虐待。西安事变后,包森因系政治犯被释放。七.七事变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任邓华部三十三大队总支书记。1938年6月,包森随八路军四纵自平西挺进冀东,10月,四纵西撤,包森奉命率二百余人留在冀东坚持敌后游击战,到1939年指挥大小战斗数十次,歼敌数百人。1939年4月16日,包森部俘获日本裕仁天皇表弟赤本大佐,震惊日本朝野。1939年秋,冀东军分区成立,包森任副司令员。1940年初,包森率部到达盘山,与蓟、遵、兴、平、三支队汇合,成立盘山八路军办事处,开辟了盘山抗日根据地,组建十三团,任团长,先后指挥了白草洼、十棵树、马伸桥等战斗,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巩固扩大了抗日根据地。1942年1月12日,包森以十三团七个连兵力在蓟、遵、玉交界的果沿河一带围歼伪治安军一千余人,创冀东军区一次战斗歼敌千人以上的卓越战绩。1942年2月27日,包森将军率部在遵化野虎山与日寇、伪满州军作战,观察敌情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三十三岁。3月17日,延安《解放日报》头版为包森撰写社论。其中说:“他的赫赫战功与英雄精神将永远留在人民的记忆中”,“英名永在”。叶剑英元帅称他为“中国的夏伯阳”。他的遗骨安葬在河北石家庄烈士陵园。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主人公李向阳,就是以包森将军为模特,塑造的抗日英雄。这早已深入人心,几乎家喻户晓。1982年,在包森将军殉国四十周年时,拍摄了彩色遮幅式故事片《剑吼长城东》,其主题歌:“千里击强虏,剑吼长城东。壮岁国难死,悲歌燕赵风。”概括了他的英雄特色。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