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崖关城建筑特色

  黄崖关城是黄崖关长城的主体防御工事,又是官衙和仓储重地。它的总体布局,由翁城、外城和内城三部分组成,突破了我国古代城镇和城防建筑传统对称模式,平面呈不规则刀把形。因西高东低的地势,筑南北向子墙一道,将关城分割为外城和内城两部分,子墙上设南、北阵眼门各一座,以沟通内外。关城东北角设南北长70米、东西宽50米的石砌小翁城。
  关城设三座城门和一座成台,采用不对称错位布局。东、西、南城台、城门形制大体相同。城台四周砌垛口墙,城台上筑木结构歇山顶城楼。北城台在外城北端,平面呈“凸”字形,下砌6层条石,上筑大城砖 。城台正中嵌“黄崖正关”石额,不设通衢券门,仅在西部设登城便门。城台上建北极阁一座,砖木结构,前为青瓦歇山顶,后接悬山顶式凤尾殿。
  为加强关城的防御能力,在城东北角和东南角设角楼两座。东北角楼骑跨在北城墙上,构造与敌楼相同。东南角楼东、南两面设箭窗两个,西北两面设一门一窗,与城墙马道相连。关城北部设水洞门三座。北墙东一座,东墙北和西墙北各一座。洪水季节可排北部、西部洪水,枯水季节可通行人马。
  关城内的主要建筑为“黄崖口提调公署”,占地1700平方米,由照壁、门厅、大堂、二堂和配房组成,为中国古典青瓦硬山顶式建筑。城内街道不作棋盘式布局,而是根据“八卦”图形和方位,用丁头错位死巷、活巷组合成为八卦街。关城西南为校场,平时练兵习武,战时作陷马坑。
  总之,黄崖关城的建筑格局构成了完整的防御工事体系 。敌军欲从北方入关 ,“黄崖正关”城台无门可进,只有北墙一水洞可进瓮城。欲进外城,非经东城墙另一水洞不可。若进内城,只能从阵眼门通过。城内便是八卦迷魂阵,处处设防,曲折往返,易进而难出。行至西南角,为一片空地可通南门,这空地之下就是陷马坑。最后敌军只能落个人仰马翻、全军覆没的下场。因此,黄崖关城是我国古代充满智慧的军事杰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