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禅院的壁画艺术

  大悲禅院壁画主要集中在大悲殿的三面墙壁上,计有275平方米 ,是由天津美术学院的六位专家分工绘制的。壁画内容描述了佛祖释迦牟尼从降生为悉达多一直到以佛身入涅槃的一生重要活动,属于“佛传图”的范畴。其中有不少神话传说,也有许多经过曲折投影的历史事实,往往将宗教史实与神话传说杂揉在一起 。按照壁画题材,可以划分为“诞生” 、“出家”、“降魔”、“成道”、“说法”、“极乐”、“普渡”、“涅槃”等八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按连环画形式绘成,作为背景式壁画在大悲殿堂中展现在观众面前。
  壁画中描绘的八个方面内容,既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又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系统地描绘出释迦牟尼一生的辉煌业绩。其主题极为突出,其风格极为鲜明。在人物刻画上,画家们没有照搬古代传统的壁画形象,也没有因袭当代寺庙佛传壁画的新作,而是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充分发挥了画家本身的主观创造精神。画家们打破了以往佛传壁画千篇一律的造型 ,有意将人物形像画得修长秀美 ,花树禽鸟的形象也极富装饰特色,甚至还巧妙运用了现代艺术惯用的夸张变形手法,使之更贴近生活,更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情趣。这就与传统佛传壁画拉开了距离,成为别开蹊径的崭新创造,从而达到了新时代壁画艺术创作的新层次和新高度,故能给观众以新鲜的艺术感受。同时又严格地承继了唐宋以来佛传壁画的构图方式,并遵循佛门法规的各种原则要求。
  在壁画色彩处理上,以暗绿色为总体背景的基调,增添了和谐 、庄重和神秘的佛教气氛 。但在建筑和人物、动物的设色上又以淡赭色为主 ,从而形成了画面冷暖色调的强烈对比 ,也突现出景观及人物的活力与辉煌。极为可贵的是,画家们没有让整体的色调构思束缚自己,他们在刻画具体物像时,仍然是随类赋彩,丰富多样的,所以才使壁画在统一中有变化,在典雅中有热烈,在庄重中有灵动,在和谐中有对比,在神妙中充满了现实生活中亲切感人的机趣。
  此外,画家们没有驾轻就熟地采用传统的壁画颜料,而是大胆选用最新的塑料丙烯颜料,以求使色彩附着力强,经久不变,可以世代相传,因此人们又称其为“大悲殿佛传丙烯壁画”。考虑到现存大悲殿建筑年代较早,虽几经整修,但墙基墙砖基本没动,四壁潮湿,直接在墙面作画,自然难以长久。故而画家们开动脑筋,特意在距离四壁殿墙10公分处另立纤维板壁作为假壁,又在假壁上以油画布罩面。然后在画布上作壁画,既可以防潮解潮,又能使丙烯色彩不易脱落,进而保证了壁画的制作质量和色彩效果的持久牢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