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罩寺位于盘山主峰挂月峰的山崖上。
从万松寺普照禅师塔后面 ,有曲折小路可达青松岭东顶 。从舞剑台沿着山脊走亦可到达。然后翻过一个低谷,往上就是登挂月峰的路了。路上,有一座孤立无依的青石,侧望,酷似一个威武的将军,戍卫在山冈,这就是八大怪石之一的将军石。石北侧,镌刻着“将军石”三个隶书大字。
将军石下方 ,有一座丈余深的石洞,洞门处 ,镌有 “桃园洞”三个字 。离将军石不远,石磴路旁的峭壁上,镌刻着“摩天”两个大字,落款为“长白荣禄”,这段石壁被称为“摩天石”。
摩天石后隔一条夹缝,有壁面石崖,上边可以看到一个封闭的石门,传说这是八仙之一铁拐李的封洞。穿过一片松林,攀过千道倾斜的数丈长的石坎,便可拐到挂月峰下,沿西侧山路可通嵌在山崖上的云罩寺。
云罩寺是盘山地势最高的庙宇,由唐代道宗大师兴建,原名降龙庵。唐高僧宝积禅师曾在此停留。明万历三十年,敕赐云罩寺,因地邻绝顶,云掩雾罩而得名。寺内有弥勒殿、黄龙殿,供奉皇藏千叶宝莲佛。万历皇帝承肃贞寿太后命,印施藏经。《重修云罩寺碑》载:清乾隆七年,乾隆皇帝谒陵回来,曾“减骑从,彻雉葆,穿松缘泉,跻于峰巅。谓此寺殊胜,命葺其垣,新其栋宇。”并修复倾圮的定光佛舍利塔。
云罩寺主体建筑为山门、大雄宝殿和东西配殿。大雄宝殿塑三尊金佛。中间为毗卢舍那佛,也叫法身佛;右侧为卢舍那佛,也称报身佛;右侧为释迦牟尼佛
,也称应身佛 。这种“三身佛”的排列不同于“三世佛”的排列。大雄宝殿悬康熙皇帝御书匾额:“云峰法界”。悬乾隆御书对联:青山白云常自在;禅悦法喜悟无生。”大雄宝殿东上坎,建一佛殿,内供莲花现佛。融佛像于声光电化,人们跪求,佛乐响起,莲花开放,观音现瑞。云罩寺上层东面有一条石磴小道上攀,小道仅可容人通行,险峻之势,令人悚然。东崖壁上镌刻·“去天尺五”四个大字。攀上石磴,就到了喘气岩,岩石上,刻有陈国瑞题写的“一览众山小”。
从云罩寺西面,顺石磴小路达自来峰,可一睹昔日挂钟用的苍劲古松——挂钟松的雄姿,饱览北台周围的美好景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