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彪生平纪略
这里还有一段缘起,前来商洽为孙中山借住张园的人是许世英,他与园主张彪仅是泛泛之交,当提出要求后,张与家人商量,先是觉得这是园主人的退隐之所,不欲接纳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人物,况过去与之革命之立场不同,主张各异;但转而一想,本园可租赁任何人,哪能独拒此公呀!同时张彪可以藉此显扬“隐退之人反可优游林泉之可羡”,于是同意了孙中山来此下榻。许世英选此地作为孙中山的行辕的另一原因是,此处与段祺瑞的外甥吴光新的住所最近,同在宫岛街上,两楼斜对,可称“望衡对宇”。孙此次北来特选此楼,正好可与段就近互访畅谈。不过段在孙到津前(12月24日)已急急忙忙去北京任“临时总执政”之职,未能“步访趋谈”。孙在张园停留约27日之久,于12月31日离天津去北京就医了。
同年11月5日冯玉祥令北京警备司令鹿钟麟到紫禁城里将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及后妃逼出宫,废除称号,改订优待条件。先是溥仪移居他的生父醇亲王载沣府中,但惊魂惴惴,不安暂居,又担心怕将1917年的复辟事加在一起来清算,于是在醇亲王府住了24天后,便暗自移居东交民巷的日本公使馆里。但为了久居,多有不便,同时也减少使馆与中国政府的种种麻烦困扰,在1925年2月23日夜由日本公使馆书记官和几名日籍警察护送到天津,而后家属亦来津,先后投住张园。住在天津的遗老遗少一时均来问候,如曾任两江总督的张人俊,曾任户部、兵部尚书、军机大臣的铁良,曾任工部、兵部、外务部尚书的吕海寰,连华世奎、刘嘉琛、朱益藩也都前来问候,前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把家里的螺钿硬木家具“进奉”供用,有的还呈肉折、米折,任取享用。闻讯前来的罗振玉、郑孝胥、朱汝珍、贝勒载涛等每日恭候园中;各类膳食侍僮,各旧日臣工,采访新闻的记者,一时遍布园中各亭台楼榭,熙熙攘攘,把一座平日冷落少人出入的平远楼挤得非常满当,几乎容纳不下人了。先是行辕,而今又是行在了。“蒙尘皇上”住的虽是自行选择三层楼上东内间,恰是前者离去的孙中山下榻所在,可谓“同房异梦”吧。
张彪为了溥仪的随从、办事人等有一个较好的落脚处,在园内右侧兴建一连四间平房,似旧日的“南书房”之类的。使阁丞、军机章京、南书房行走等有个场所,也可“喘一口气。”把原来背向园门的扇形小筑暖香坞,作为候见人的休息处,类似专等传见的“朝房”。又为“蒙尘皇上”在乎远楼上加盖四楼,放置餐桌,打弹子台、钢琴等,每逢三节两寿进奉暖窖培养的盆栽牡丹,托以定烧的黄地彩花瓷容器4对,各有硬木高座,形式豪华、绚丽。有各种国外新奇表演,也召入园,来作“御前”表演。市上刚刚出现笨重硕大的无线电收音机,也不惜高价购入“奉献”。因不许园丁靠近后楼,有落叶残枝以及零星收拾,全由张彪亲自入内扫除。整剪树枝,监督工匠修补诸事,也都由他亲自办理。后来溥仪看见他收拾花园、扫地等,就告诉家人,劝他不必那样,可是他还是坚持,以尽他一份忠贞之心。同时叮嘱子孙暗中保护,并时常供给皇帝零用和膳食的费用。
退隐天津的张彪生活仍然是以北方的山西习俗为主,尤其以家乡的乡俗、乡风来教育子孙后代。山西民风朴素平易,勤俭不奢,为了教育子孙,高薪聘请教师,花钱买书也不惜,一些较大部头的书也都齐备。为了使孩子们受读书的薰陶,受到古人的训诲,平日待人待客从来不摆官架。家中有喜庆事,也是设筵款待上下,从不分尊次高下。由于平日和善对人,所以很少发怒,对外人也是一样。
他平常很少外出,偶而新正去北京逛厂甸,也是坐三等车来去,省去麻烦,但报纸却在“冠盖往来”栏里刊出来不少消息。他脱去军装后,即着平民衣服,吸吕宋烟,喜老家的面食,如梭鱼、猫耳之类,尤喜佐以凉拌豆腐干。喜饮酒,有时酬酢“打通关”搳拳喝雉,兴致极豪,但平日不喝。喜京剧、晋剧以及粤剧,然无深好。尤其晚年,是一位朴实无华的老人。
自1927年初,因体弱多病,经常倒在客厅的一张临时支架的行军床上,以至接见亲朋好友及来访的人,也都不起来。有时告诉幼子学骥,记下昔日武昌革命的经过和一些史实,经过整理写成《辛亥革命日记》一册,存入天津的某银行保管箱里,直到60年后才拿出来,也是因为当时没有机会发表的缘故。后来他闹病较为严重了,卧病在张园后巷的宏济里8号住宅里,诊治的日本大夫写一个“癌”字,在当时这种病还是少见的。溥仪得知后亲自来探望,并为他召请“御医”俄国大夫,再三令医生医治挽救,大夫说:“无济于事!”弥留时,溥仪欲予谥法,于是由李孺清、陈毅代为拟定,这在张彪卧病时子孙们曾将这个意思透露给张,张也首肯。经过口授,可用“忠恪”两字,这是“私谥”里的“私行”的,于是就用“忠恪’两字。在“关外版”的《清史稿》中曾有记。
直到1927年9月13日病卒,终年67岁。
宣统赠“陀罗经被”和“心如金石”匾额。棺材是福建军务帮办王永泉赠给的金丝楠木。先是厝于津西北斜村,后葬榆次。出殡时抬出24座黄色彩亭,都是历来受赏物品。当时报纸曾喧载:“清朝皇帝溥仪”、“民国总统黎元洪”均亲自祭奠临丧,这是亘古以来没有的,也算是张彪的“存荣殁威”的一段纪事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