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以德与王宝三

  我给您说一段天津的民俗故事,您听吧,准有哏。这事发生在民国六年,天津的警察厅长杨以德要逮卖药糖的王宝三,派出探访,大街小巷找,一时轰动了多半拉天津卫。
  杨厅长外号杨梆子,现在评戏《杨三姐告状》里有他的形象。杨以德是天津人,说话办事挺认真,可也好找个乐子。他为什么要抓王宝三呢?这事跟他处理的另一个案子“双烈女”有关,这事也编了戏,西关街的“烈女祠”也是为张氏姐妹建的。就因为结案的时候发现拐卖人口的要犯王宝山跑了,南皮张家不答应。盐打哪儿咸,醋打哪儿酸,没有王宝山的拐骗也出不了这事儿,所以得抓他归案。
  捉拿王宝山怎么抓了王宝三呢?您别忘了,天津人说话三、山不分哪。厅长正着急,两探访在英租界伦敦路,也就是黄家花园那一带碰上了推车卖药糖的王宝三。这人可不简单,到过外国,穿着西服卖糖,自产自销,别有风味。还讲究吆喝——可不是那种挎着玻璃盒子卖糖的吆喝:“买药糖啊,桔子还有蜜柑,沙柚仁丹,大子儿两块,小子儿一块,半个子儿不卖。”王宝三这吆喝特别,有味没字,还打嘟噜儿,听着好听,可不好学。后来他在南市“上权仙电影院”旁边开了个铺子,前边卖糖,后边做糖,一高兴就站在门口吆喝,引来人以后好卖糖。他常说:“我这儿不单是糖好,真材实料手艺高,这吆喝他们也学不了!说相声的常来听,‘小蘑菇’学了八年也没学会。”
  就因为杨以德也知道他吆喝得好,所以探访把他抓来了!他不服啊!
  “二位,这是怎么回事?小的老实巴交,我可是犯法的不做,犯恶的不吃啊!”
  “少废话,你叫嘛名字?”
  “小的王宝三!”
  “我们逮的就是王宝山!”
  这俩探访也是天津人!他们帮着推车,把王宝三带到警察厅后院书房里,倒是挺优待的。上午厅长忙,没时间见他,中午还给送来四菜一汤。王宝三这才明白抓的是王宝山,敢情厅长要见他。要不怎么对他这么客气呢!
  下午五点钟,厅长办完公事来到后院,探访告诉他:厅长到!他赶紧站起来迎接:“杨厅长!您拉好威风!”
  “坐下,你叫王宝山哪?”
  “没错儿,小的王宝三。”
  “你为嘛拐卖人口?”
  “回厅长的话,小的就会卖药糖,从来没有拐卖人口!”
  “你是不是王宝山?”
  “我叫王宝三,不是王宝山。弟兄们告诉我了,您要抓的王宝山是山水的山,小的叫宝三,是一二三的三!”
  “全是三哪,反正有错拿的,没错放的,你给我说点卖药糖的事吧!”
  “那行,光说不算,小车推来了,请您参观、品尝。”
  拿出各种各样的糖,杨以德跟探访一研究:“王宝三整天在街上卖糖,能说会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正好给咱们当个眼线。”王宝三一听高兴了!
  “谢厅长栽培,小的愿效犬马之劳!我在大街小巷一吆喝,不一会儿人们就围了上来。”
  “那你就在这儿吆喝一遍吧!”
  “好!”当时,王宝三连讲带吆喝的还真把杨以德逗乐了!他一边拍手,一边让王宝三再来一遍。为什么哪,他这吆喝是有味儿没字儿,等听清了字儿,杨以德更高兴了!
他怎么吆喝?天津卫的老人们都知道,可是没留下录音,您要想听赶紧找老人学。特别是京剧净行名家、天津市表演艺术咨询委员会的委员朱玉良先生学的是缝鞋的不用锥子——针(真)好!应该保存这份珍贵的录音资料。
当时,杨厅长吩咐:“给他大洋20元,把车上的糖留下大伙儿尝尝。”
  “哎呀,厅长,我这点糖值不了那么多钱!”
  “交个朋友嘛!谁叫为王宝山耽误了王宝三的买卖呢!你到过外国,给我唱段儿洋歌儿怎么样?”
  “行!”当时,王宝三是连唱带跳,又把杨以德逗乐了!
  “好!再来一段!”
  “行,我再唱段洋梆子!”
  “去,这是嘛话?”
  “都说您啦是杨青天哪!”
  “你真会说话。我不留你吃晚饭啦,让两位弟兄送你回家。”
  “谢厅长!往后有事言语,我一定给您通风报信!”